Drama and reality combine in a fictitious 24 hours in the life of musician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al icon Nick Cave. With startlingly frank insights and an intimate portrayal of the artistic process, the film examines what makes us who we are, and celebrates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the creative spirit.
第30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世界电影单元纪录片(提名)Iain Forsyth?/?Jane Pollard 第30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纪录片(提名)Dan Bowen?/?James Wilson?/?Iain Forsyth?/?Jane Pollard 第17届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新人导演Iain Forsyth?/?Jane Pollard
第两万天人生三分之二的节点。我们的生活层层叠叠下一层紧挨着上一层我已知的世界盘旋在真实的世界上空记忆在其中发出尖锐的鸣叫我们老是在新鲜的际遇中碰触到过去的旧痕而过去未必完美更不会功成身退渐渐地它只会活生生地存在于眼前的现实中在宗教性或毒品的作用下在唱歌独处半梦半醒的时刻到来。像是传记又不是tag是纪录片其实也不完全看的时候有几个时刻像是遭到重击而我惠存它。
类似于大部分cultureicon,nickcave非常擅长于将自己的一套处世哲学隐藏得机智狡黠,和电影本身就无法被归类的属性也算一致,你可以选择看nickcave的人生,也可以选择被一个老男人奇特的人生观启发,如果两者都无法吸引你,那么也可以像今天坐我前排的中年大姐一样,在所有细枝末节的烂梗上笑成傻逼
不同于其他纪录片,看完NickCave自己的讲述后反而觉得对他的了解越来越少了。两万天只是个噱头,甚至后面都没出现过,但让人热泪盈眶的还是他的父亲,他的青春期,他的柏林生活,他与妻子第一次相遇时的心情,他的记忆档案馆,和他的音乐。虽然最后强行灌鸡汤,但我也完全买账了。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当我记下如此恶劣的气候,这气候就成了我的一个谎言,它由我的情绪所控制,但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语言和歌曲之下,是如海兽一般会突然涌现又消失的真相。”从《洛丽塔》到《疤面煞星》,父子感受能否依旧?与其说是纪录片,不如说是一部NickCave的非典型传记片,好看
2014/11/05某晚看柏林苍穹下,忽然惊悟这不是NickCave么,于是来看了安可场。Nick对人生感悟的旁白,浓重的背景乐和永远发生在夜晚的场景,营造出一片充满诗意,甚至略带哲理的氛围。可惜我睡着了,醒来即被最后的现场演出惊艳。
很难定义这部电影是纪录片还是传记片或是剧情片。镜头语言和转场活脱脱的剧情片形式,而又是乐手本人来出演,乐队成员集体出镜。剪辑又极具传记片的精神。总之,如果拍乐手传记片,还是趁他没嗑药嗑死前或者酗酒死亡前,让他本人出演的好。
知道这货是当年的穿骨摸你里的那首歌,这些年来也一直被这货治愈和惊吓着。。然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说起这澳洲蝠王尼克基,后海老炮毕丽霞啊。。。。凯姐的老脸反而分外的亲切呐,你说那野玫瑰生长在何方啊,我只怕是再也记不住了。。。
有谁了解自己的故事呢当我们身处其中根本无法说起一切都只是喧哗与混沌只有当我们讲述并重复讲述时它才成为一个故事我们将这些细小而珍贵的回忆一次又一次地讲给自己或别人听首先创作出我们生活的叙事然后保护它不让它消失在黑暗中
很愿意听别人讲述他们的平日生活和精神世界,这总让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有趣的差异。描述挚爱Susie那一段就像一首热烈而性感的诗,太过炽热,内心竟有点为之颤动。嗯还有纪录天气那里。真是一个丰富细腻而又勇敢的人啊。
纪录片挺好看,对这乐队的音乐看完了也还是不喜欢,噗。吃惊的地方在于Nick手写字那么好看干净。还有就是RayWinstone和他说话时他几乎没有搭理,让我一直紧张着,觉得Ray随时要打人的wwww
结果还是错过在影院的上映。配乐剪辑一流。Nick的声音太抓人,口音好听,口齿也清晰到简直可用来做听写测试了!讲Susie的那部分好酥!现场赞到爆!真后悔去年没去看,只能怪自己没见识。
最后一段燃爆了从青年到现在的舞台表演闪回配合着音乐燃爆了高潮过后的沉寂和旁白“音乐和表演,都是为了把身体里那个怪物引诱至表面,创造出一个世界”,其实每个人心中,何尝不是都有个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