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
导演:Davy Chou
语言:高棉语 / 法语
地区: 法国 / 柬埔寨
编剧:Davy Chou
类型:纪录片
上映时间:2012-09-19(法国)
别名:金映岁月(台) / 黄金的休眠 / Golden Slumbers
用户标签:纪录片,柬埔寨,法国,2012,柬埔寨电影,2011,Documentary,DavyChou
片长:96分钟
imdb编号:tt2087847
柬埔寨电影诞生于1960年,随着1975年红色高棉的夺权,本来蒸蒸日上的电影事业突然夭折。大多数的电影都消失了,演员被杀,电影院都被改成餐馆或者卡拉ok。《金梦》采访了几个幸存者,并尝试唤醒被遗忘的电影灵魂。
柬埔寨纪录片<金梦>,把视角对准这个南亚小国的本土电影历史,通过在红色高棉事件中存留的电影人,讲述曾经属于柬埔寨电影的辉煌过去.现在柬埔寨幸存的老电影寥寥无几,只有电影中的音乐,会口耳相传留存下来.电影对他们来说,更像一场梦.很多国家体系会惧怕电影,不光它会造梦,更因为它可以留存历史和真相.
20140417jtl看似在回顾柬埔寨电影,其实是在回顾那段不堪的红色高棉岁月。十几年电影人的回忆,只剩下一些音乐和海报,电影人也仅剩幸存的几位。很多刻意的空镜,很美很空洞,访谈不够深入。电影很一般,震撼人的是历史。曾经辉煌的电影院,如今变成贫民窟、餐馆、台球厅、KTV,曾经的辉煌一去不再。
柬埔寨60年到75年間拍了約400部電影(縱然感覺多為瞎片),PolPot與紅色高棉上台後,摧毀大量電影底片與殘害電影工作者,如今只剩30部傳世。電影消失了,但觀眾與倖存影人的記憶還在,音樂還在,電影院空間也還在(廢墟或另作用途),成為創作者作異質性組合的材料,留有讓觀者遐想與內觀的縫隙。
资料馆2013.11.26.7pm一个国家十几年的电影就此失去,只存在于幸存的影迷和影人的讲述中和他们的记忆里。两个影迷的问答、影人回到原地的勾勒和讲述、砖墙上的斑驳片段,它也让我们思考所谓迷影和社会文化记忆的关系,让我们思考什么是电影以及历史留下的。神奇的仿佛一篇现代小说。让人感慨。
非常迷人的作品,编者在给我们讲述光辉又遗憾的岁月。如不是那次战争,他们可能会成为亚洲电影的一大势力,可能香港电影不会再过那段黄金岁月。他们是顽固者,他们也是执着者,他们用一生去维护电影,他们用一生去掩盖岁月,他们用余生去讲述历史,他们用余生去悔改自我,一切的一切都是迷茫又迷人的。
今年看到的第二部关于红色高棉那段历史的纪录片,这部关于那段时期在战争中被剥夺的电影史,如今剩下的只有几个幸存的电影人的讲述和回忆,幸好还有人记得那段历史。简单的讲述而已,对于有迷影情结的人或许可以跟着自行补脑一下那段时期的柬埔寨电影,竟然会那么多各种怪力乱神的神怪片。★★★
电影只是一个工具,就像片中不断提到的照片、音乐、电视一样,既是一种表面的娱乐,也是一种大众记忆的方式。一个时代摧毁了它,另一时代再来重建。这部电影就是带着这样一种近乎工具化的单纯的爱意,来重述被红色高棉摧毁的柬埔寨电影工业,悲情与调侃、纪录片和故事片手法的并用,非常迷人。
关于柬埔寨电影发展的纪录片,充满忧伤也充满无奈。红色高棉的统治,只有短短几年,但所造成的伤害,却前所未有。电影也是如此,本来一派繁荣的事业,在这几年中被彻底摧毁。不仅很多影片被销毁殆尽,很多影人都尸骨无存。制度的摧毁力极强,而历史上很比这更残暴的制度,恐怕也很很难找。
这个是八大剪辑老师剪的,他的课上把这片子素材调出来给学生做练习。后来看到某些豆瓣控对这个电影顶礼膜拜老实说我从不掩饰我对他们的鄙视,他们无非找一个小众的崇拜对象来炫耀自己并不高尚的品味,事实上只是几个青年人不成熟习作罢了。我最爱做的事情是给豆瓣控打脸特别是法国帮。
柬埔寨电影人、影迷的“电影往事”,开片倒放的镜头很有幽默感。尽管生活比电影难多了,但这个世界始终有人醉心于造梦,醉心于在银幕下随剧情嬉笑怒骂的观影傻子。红色高棉毁掉了柬埔寨电影的蜜月期,胶片失散,电影人被屠杀。今天苟活的人们还能创造属于自己民族的时代电影吗?
才知道柬埔寨的电影曾经也还有模有样的,几位残存的导演演员的讲述,外加一点点海报照片音乐,为我们勾勒出柬电影的断壁残垣。真可惜看不到那些被毁的片子了。其实中共当年也是认为红色高棉过左了,自然,五十步是要笑百步的。柬第一女星颇有姿色与风度。
这情怀真是动人啊。虽然脑补了一下之后觉得片中人充满乡愁地回忆的那些电影不过是粗制滥造的神怪武侠片或者是狗血情节剧,但是电影所承载的意义可能远大于它本身。另外就是如何处理波尔布特这段历史……影片提供了一种有趣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