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名 摔角王/摔角手/拼命战羊 ◎片 名 The Wrestler ◎年 代 2008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剧情/体育 ◎语 言 英语 ◎IMDB评分 8.2 (112,594 votes) ◎片 长 110 Min ◎导 演 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 ◎主 演 米基·洛克 Mickey Rourke ....Randy 'The Ram' Robinson 埃文·蕾切尔·伍德 Evan Rachel Wood ....Stephanie Robinson 玛丽莎·托梅 Marisa Tomei ....Cassidy 贾达·弗雷德兰德 Judah Friedlander ....Scott Brumberg 彼得·康博伊 Peter Conboy ....Fans at table (uncredited) Mark Margolis ....Lenny Ajay Naidu ....Medic Johnny Roselli ....Romeo Roselli Marcia Jean Kurtz ....Admissions Desk Woman Todd Barry ....Wayne Wass M. Stevens ....Nick Volpe Vernon Campbell ....Big Chris Gregg Bello ....JAPW Promoter Larry Cohen Ernest Miller ....The Ayatollah Ron Killings ....Ron 'The Truth' Killings ◎简 介 前职业摔角手兰迪·罗宾森(米基·洛克)在80年代末的时候曾经红极一时,而如今20年过去他却只能靠着在高中体育馆或者地方运动馆里为摔角爱好者进行摔角表演为生。和女儿(Evan Rachel Wood)的关系日益疏远,也始终无法成功维系一段感情生活,兰迪如今生活的支撑就是让他热血沸腾的摔角表演以及仍然崇拜者着他的那些少得可怜的摔角迷们。然而在一次比赛中兰迪突发心肌梗塞,尽管逃过一劫然而医生却警告他不能再参加摔角比赛或者使用类固醇类药物,否则下一次也许兰迪就将丢掉自己的性命。 离开了摔角场的兰迪试图开始自己新的生活:他在一家小快餐店找到了工作,试图和自己的女儿重归于好,并与一名已经红颜老去的脱衣舞娘(玛丽莎·托梅)开始交往,一开始事情看上去都是那么的顺利,然而很快兰迪就开始强烈地渴望着重返摔角场。最终,他决定再一次重返摔角场,挑战自己的老对手 Ayatollah,哪怕冒上自己的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 ◎幕后制作 ◎独立导演的荣耀 提起《摔角王》的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从十年前花6万美元拍摄处女作《圆周率》一鸣惊人,乃至现在凭借《摔角王》拿下金狮,获得顶级电影节的的主流认可,达伦·阿罗诺夫斯基坦承自己所走的路并不轻松。他说:“《摔角王》的故事,就像是我自己的经历一样,当然,我没有像兰迪那样遍体鳞伤,我的家庭和生活也很幸福,但我的导演之路还是走得不太容易。在电影圈这些年,我拍摄的几部电影都遇到了或多或少的困难,最让我失望的应该是02年的时候,那时我得到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是拍摄《蝙蝠侠前传》,我很喜欢这套漫画,如果我能进行这套漫画的电影改编工作,对我而言是件幸事。但最后因为一些原因,我还是推掉了这份工作,当时我就在思考,自己是为什么才选择做一名导演?这个疑问,我放在了《摔角王》里,不过,问题变成了兰迪对自己的提问,‘你为什么做一名摔角手?’这个问题也是整个电影的核心,希望观众都能在影片中找到答案。” 对于这个角色,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有着更多的思考:“兰迪是一名英雄,他虽然在戏里很落魄,但我相信他能获得观众的尊敬与认可。这个角色很悲凉,他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这几乎也是同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现实所遭受的困境所类似,而这样的事在我们的周围一直都在发生着。兰迪在生活中的种种遭遇,我相信但凡是经历过挫折的观众都和兰迪一样能感受到,不过这些不太健康的一面,电影里我也不愿展现得太多,毕竟这部电影还是想给予观众一些力量,一些来自于生活的力量。所以我希望观众不要抱着看一部悲 的想法走进影院,坦白点说,这是一个有关于老男人的励志电影。” ◎金狮带来的荣誉与负担 本片在今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拿下了最高荣誉金狮奖,对于这个奖项,达伦·阿罗诺夫斯基显得很是谦虚:“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特别是经历了去年《珍爱泉源》的失败之后,我在电影公司替我报名时就很谨慎。去年我曾经觉得《珍爱泉源》有一定的希望,所以我抱着希望去了威尼斯,但结果却让我很伤心。所以今年我决定什么期望也不带着去,只要能入围,对我和《摔角王》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荣誉,结果后来居然能拿下这个奖项,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想真的得感谢电影公司和评委,特别是米基·洛克。他在本片中的表演很出色,没有获得个人表演类的奖项,我觉得也是一件相当遗憾的事情。” 在拿到金狮之后,未来的导演之路如何走下去呢?达伦·阿罗诺夫斯基说:“《摔角王》带给我的荣誉是永久的,虽然拍摄时间很短,但这部电影我依然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可以这样说,《摔角王》的拍摄让我更加的严谨和认真,我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很多。而金狮带给我的启示是,只要认真的拍摄电影,你总会拿到属于自己的荣誉。” ◎演员之路的自我总结 年逾50的米基·洛克,早已凭借《爱你九周半》奠定了他在影迷心目中的地位,然而他曾退出影坛而当上了一名拳击手,这几年才在《罪恶之城》中有出色演出。在本片中,米基·洛克独挑大梁出演摔角手兰迪·罗宾森,他对这个角色的看法是怎样的呢?米基·洛克说:”影片最开始并不是我来演,影片公司找了其他人,有一天我正在家里看书,就接到了电影公司的电话。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为什么电影公司又找了我(笑)。这个角色我很喜欢,兰迪的故事打动了我,虽然这是一个虚构的角色,但他的生活状态是很真实的。像我这样的老头子,跟他的生活也没两样(大笑)。我们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想,如果我站在兰迪的角度,我应该怎样说话,应该怎么去做事,对于兰迪这个有点一根筋的角色,我尽可能地把他演得表面看上去很简单,因为他不太爱讲话,肢体语言也很少。所以剧组的成员有一次对我说,嘿,米基,你看上去真的很吓人,我那时候想,兰迪就应该是这样的人,我的目的达到了。” 对于影片中饰演的这名摔角手,米基·洛克坦言没少吃苦头:“摔角手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如果不做任何准备就来演,我相信观众一定不认账。所以我在拍摄之前,每天都在锻炼身体,和职业摔角的教练做训练。一开始真的很累,摔角手面对的都是高强度的训练,我只能循序渐进的来,不过带来的好处就是我的身体确实好了不少,我相信观众在电影中看见我的演出应该会觉得我可以以假乱真了。摔角这门职业真的是风险极大,尽管我在电影中的拍摄都是有专业人员指导的,但有几次还是弄伤了自己。而真实的摔角生涯,肯定比我要严重得多。所以大家看看电影就可以了,最好不要做当一名摔角手的梦,因为那个梦一定会让你的牙齿很疼(笑)。 ◎一句话评论 米基·洛克在本片中爆发出了他惊人的看家本领。 ——《洛杉矶时报》 一部让你产生出复杂情感冲动的励志电影,非常成熟的作品。 ——cinemablend.com 金狮已经提前给美国的观众们证明了《摔角王》的必看原因。 ——《华盛顿邮报》 ◎花 絮 ·本片获得第65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尼古拉斯·凯奇原定要出演本片,他曾前往纽约的独立摔角联盟ROH举办的赛事进行观摩,为扮演角色做准备,但他后来辞演。 ·本片的拍摄日期为35天。 ·米基·洛克为了饰演本片中的摔角选手,特地邀请了前职业摔角手阿法·阿诺阿伊进行了专门的培训。 ·传闻《摔角王》的初版海报曾让米基·洛克本人感到不满,因为海报中的米基·洛克被他的长发彻底挡住,看不清楚正脸。但后来米基·洛克又公开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这张海报。 ·福克斯探照灯公司在2008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用400万美元买下了本片的北美版权。 ·为了参加奥斯卡的评选,福克斯探照灯公司安排《摔角王》在2008年12月31日在北美进行提前点映,而正式的公映时间则安排在2009年1月16日。
本想,是洛奇类型的,幸好不是。男主老后,让我也有代入感,年轻的时候,可以什么都不在乎,有自己的事业,但是岁数过半,人各种衰退,失落,孤独,一个人是比较难度过的吧。职业转型也是其中一点,那么多曾经的巨星,理论上有一辈子花不完的财富,却破产。我也想到爸,妈,他们老了,也需要陪伴的安心的。女主真漂亮,很怪,即使她演stripper,露出2个TITs,但是我仍旧感受到很少的风尘气,甚至说她的气质和这些真不搭边,更多的是gentlegraceful气质。西部世界女主曾经是瘦的!“曾经辉煌过”又让我想到活着一个人应该为了什么为了谁。如果没有观众,纯粹DOEVERTHINGJUSTFORME有多难?曾经给我呼声的观众走了怎么办?我觉得还是要去发掘和观众无关的,纯粹的超人的,就像那高山、蓝蓝的海洋、爆裂的纱状的云、令人热泪盈眶的星星、日出日落
自从看过《愤怒的公牛》,就没有其他运动题材+自传类型的电影能超越前者在我心中的地位(也许也包括影史地位?)这类型的电影重心绝对不能放在运动本身上,家庭/爱情/个人价值都是很好的延展方向,《愤怒的公牛》厉害的地方在于对于其中心人物,这三者无论哪一方面都挖掘得很到位、很完整,摄影调度演员表演那些就更不用说了。这部电影在“个人”的部分很棒,不矫情不夸张但又有力量,只是人物的家庭爱情部分比较弱但至少保证了叙事的完整不割裂(虽然编排痕迹过重,导致后半部分看得稍有尴尬);不过在摔跤场上的镜头拍得很棒很好看,看过那么多其他同类型的电影,这里的最抓人眼球,那种上了年纪肉搏的沉重感疲惫感表现得很到位;这里面讽刺的依然是观众(一群寻求刺激的变态),兰迪最后那番看似振奋人心的感概真是看得我好心酸呐;63''是亮点
看完《摔跤王》和充分了解米基洛克后我流泪了。WWE一类的节目曾经伴随我和我弟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是没有资格说自己了解摔跤的,我从没想过那作秀一般的节目的背后居然会是这样。兰迪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为了观众他可以让对手把自己摔在铁丝网上,为了观众他可以用藏好的刀片划开自己的额头,他用了二十年过度消耗自己的身体只为能够站在这呼声的正中央,这些伤痛都不会让他流泪,能让他流泪的只有英雄的迟暮和晚年的孤独,我不能说他所做的一切都对,但我对他更多的不是同情可怜,而是敬佩,男人就是这样一种生物,愿意为沉迷的事情付出太多。大锤选择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留在摔跤场,正是对他所认为的一生画上句号,如果一个男人连自己所沉迷的事情都做不好,那么他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
一直在克制着情感的爆发,但是数个场景看得我是心中感到真不是滋味。达伦其他让我印象深刻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不怎么“接地气”的,但是这部却很别致,再朴实不过的一个故事,融合米基洛克本人和角色相似的职业生涯,似乎成了一部足以跟其他“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电影”区分开来的佳作。跟着男主一路走来的那个长镜头是亮点,也象征着一个被时代淘汰的人在试着适应时代,不过一个在擂台上斗争了半辈子的摔跤手,怎会如此轻易言败?这么看来结尾悲壮的开放式结局也就能理解了。再丧的主题,还是要在最关键的地方励志一下的。PS:以前设想过美国人来拍《阿虎》那样的故事会是怎样,这部给了我答案,而且结尾处理都挺像的,也都感动到了我。
现实与摔跤场上的落差暂且还能承受,但处理感情能力的捉襟见肘显然在无限放大,年轻风光的时候,这些都“Notaproblem",但如今却是足以致命。离开摔跤场的摔跤手很快就被现实戏弄的一团糟,"TheRam"can`thandlethis,他流着泪,独自品尝着孤独,他渴望着爱人与被爱,但当他将一切都搞砸之后,没有人再给他把握幸福的机会
什么是生活?是米基洛克用刀片划伤额头的真实演出,是兰迪在海风中流淌的热泪,是从后厨走到前台的那个长镜头,是在人生的最后一刻望向那个空空的看台,义无反顾的使出大锤粉碎压。生活的真相是苦难。我想,每一个了解米基洛克经历的人,看完后都会肃然起敬。当枪花的音乐响起,真想抱抱这个傻家伙。
站在擂绳上一跃而下地谢幕最为触动,没错,摔角不是真实格斗,但又的确是暴力血腥的,然而只有在擂台上兰迪能获得唯一的慰藉与鼓舞,他的伙计们甚至让人觉得窝心。他也配不上称是英雄迟暮,只是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浑噩一辈子,知道自己罪有应得,荣与辱,都成了过去式。孤独,还得继续陪着他。
想重温没有找到资源。我看到一个人的微博叫战羊兰迪,是我曾经写过这部电影影评的标题。我喜欢这种感觉,别人的身上因为你有了烙印的感觉。你改变了他们,每次她们想起自己网名的意义,每次她抚摸手腕上的镯子,每次她看到那根圣诞老人的棒棒糖,每次她咀嚼嘴里的炸鸡块。她们会想到我。
算是我心里未封神作的神作了。最悲苦的一幕是兰迪从超市的库房一路走至尽头,掀开帘子一脚踏回现实世界的时候;最帅酷的一幕是兰迪说罢“只有在那里我才会受伤,这个世界根本不管我的死活”后,《SweetChildO''mine》的音乐响起,他掀开帘子一脚踏回梦想世界的时候。
当年被一研究生室友封为“神剧”的电影,如今我已三十出头,不经意间又看见此电影,决定二刷,当年读不懂randy的孤独,只觉得片子有点沉重,如今好多东西渐渐懂了,岁月会教会我们一切,“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那些曾经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朋友还有当年的自己,你们都还好吗?
牛逼!热血、心碎两种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情绪能融合在一部电影里,米基洛克演的真的绝了!阿诺夫斯基处理的也很好,停留在了他最后一跃之后的欢呼和灯光之中,就让这个摔跤王最后的已经不那么凌厉的身姿永远停留在最后一刻,留给最后观众和大锤的的只有大家的欢呼和舞台上的灯光
叙述的不是英雄迟暮,也非为事业献身,而是一个老男人自我拯救,却难以逃出深渊的故事。最后一场比赛,不是华丽的告别,而是对命运最后一次破罐子破摔式的挣扎。没有家人,没有朋友,辉煌退去也只有无尽的孤独。所以,勇攀高峰是不错,也要学会平稳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