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斯坦利·库布里克
编剧: Gustav Hasford / Michael Herr / 斯坦利·库布里克
主演: 亚当·鲍德温 / 马修·莫迪恩 / 文森特·多诺费奥 / 李·厄米 / Kevyn Major Howard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 美国
语言: 英语 / 越南语
上映日期: 1987-06-17
片长: 116 分钟
又名: 金甲战士 / 金甲部队 / 烈血焚城
IMDb链接: tt0093058
全金属外壳的剧情简介 · · · · · ·
越战期间,美军大量征兵。大批年轻人应征入伍,在新兵营接受“残忍”的训练。“傻瓜”比尔运动神经不发达,常常犯错而连累所有人一起受罚。“小丑”(马修•莫迪恩 Matthew Modine 饰)奉命帮助比尔,但比尔还是老犯错误,连累其他人。大家忍无可忍下打了他一顿,比尔从此变得精神恍惚,在新兵营毕业前夕枪杀教官后吞枪自杀。
“小丑”随后分到了军队新闻组。他在采访中看到了当时的同伴们都已经变得麻木、残忍。一次,“小丑”随“牛仔”执行任务时,遭到越共狙击手伏击,“牛仔”亦不幸中弹身亡。众人经过一番搜索,击伤了狙击手。“小丑”发现狙击手竟是一个年轻少女。有人提议留下她挣扎而死,“小丑”在少女“杀了我”的哀求声中,扣下了扳机。
宽慰过朋友最见效的话是“我们是非常不特别的普通人,非常好的事没有过,所以非常坏的事也不会。”老天嘛你发点光它就捻你珍珠光泽都不行(有感一位插画师);那就保持独立思考光耀在里面不让它看见(别人也难看见你是要孤独的)(有感于满屏蹦跶diss许的言论),你知道就好。观影无语但有感。
前后风格转变好大。前半段非常喜欢,看着很爽,看到了杀人机器的养成,一套一套的脏话与自杀那段太好看了。后半段突然变成写实风格,甚至穿插了一部分类似纪录片的访谈,感觉老库想拍的内容风格太多了,反倒弄巧成拙,割裂感太强,后半段老库应该想探讨对战争的看法,但是感觉相比下更爱现代启示录
上部看着已经很不适了,只能勉强接受,那个胖子后来的眼神太吓人了。下部持续不适,消受不了库布里克的黑色幽默。当然,让我如此不适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能是种成功,毕竟我的这种不适可能正是来自导演想传达的人性泯灭与挣扎的怪诞。严格来说是部好片,还原了战争对人的摧残,尊重和推荐。
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影片之一。除了打死女越共游击队员的段落,影片后半部并没有太多嚼头,而前半部的训练营生活才使它青史留名。军队如何使普通人摒弃人性变成杀人机器,本片是标本,LeeErmey语言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后来的电影中只有模仿,没有超越……
20180818@SummerIFF2018在大银幕观赏的第三部库布里克,试问看电影从头爽到尾是一种怎样的体验。//20151122到最后善心发现,可头盔上清楚的写着borntokill,库布里克的讽刺真是做的从头到尾淋漓尽致,暴力膜库。
我们的血肉之驱就被社会规训和自我改造成为全金属的外壳,我们在这个人造大森林里战战兢兢,我们寻找、防备、武装、无休无止的和另外一个漫游者斗争。然而斗争不能停止,因为我们斗不过森林的建造者,可是要是有一天,我们斗累了,该怎么办呢?
前面的新兵训练实在令人印象深刻,教官不停的辱骂,不停的脏话,说是为了锻造战场上的机器。极端的教法,出现极端的学生,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后半程的战场,即真实又可怕,最后女狙击手的出现,将观众引入深深地反战思考。
参加越战时为了自由?其实一场屠杀。前半段像一场美国人滑稽的自我修饰,后半段战争的残忍,才是真正对美国行为的谴责。越战是美国对第三世界武装干涉的战争,是一场不义的战争,必然遭到越南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反对。
最不可能杀人的比尔成为最冷血的杀人机器,最不可能上战场的女人成为最精准的狙击手,小丑帽子上顶着天生杀手胸前却配搭和平徽章,损坏的楼宇中充斥着愉悦的背景音乐,最残忍的战争非要找些公正的理由,战争真是讽刺
库布里克的大名让我从3.5撩至4,库布里克更像一个组织而非个人,大脑是多核的。他的电影不晦涩却难懂,这部反战片依旧充满反讽与黑色幽默,依旧笑不出来,不像一般战争片以悲壮感化世人,他揉搓的是你的良知
最讽刺的桥段是,训练有素的美军士兵小队居然被穿着麻布衣服的越南女狙击手干倒三个。但是女狙击手和他们不同的是,她有真正的信仰,她也害怕痛苦和死亡。这可能是军队训练的唯一作用:把人变成机器。
不懂历史第一次听到美国流行音乐配剃头,战争画面。聒噪不停满嘴脏话的教官没逼出抑郁症反倒是战友的教训成了最后一根稻草。多么自豪的美国大兵啊,陆空全方位展示美国雄厚的军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