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和白军在上帝面前没有区别,灵魂都是俄罗斯人,的确很符合普世价值观,但明显与那个时代不符吧。电影有点过度渲染白军的悲情和红军的残暴,比如赤卫队清洗海军军官之类的,实与历史大相径庭,男主高尔察克也被严重洗白了。不过不电影中海战和战列舰还原度还真是挺不错的,故事也很令人唏嘘~结尾处女主晚年试图参加拍摄的那场电影应该是66年的《战争与和平》吧,感觉她的气质还真与66版中宫廷女官安娜帕夫娜挺像的~
电影很不错,但2个小时根本塞不下这段复杂的历史和众多人物以及白军和红军的战斗,哪怕是那个时期的风云人物高尔察克也塑造的太单薄,很多篇幅都用来叙述他的婚外情,当然,这是一部商业片,向市场妥协是取得票房的关键,像我这种喜欢这段历史的也不敢奢求太多,但我依然要强调,不管怎么拨乱反正,红军永远最强大!
着眼于“爱情”部分,翻案意味深重,意图塑造悲剧英雄形象。历史还原度不强。当然,我个人不认可这其中所谓的“爱情”,艺术改造太过。特别是红军射杀白军护士(此时响起的背景音乐是《向斯拉夫人告别》)、行刑后高尔察克落入洗礼池,和近些年东正教复兴以及反苏倾向有关。不过布景和演员还不错吧。
高尔察克本身确实是个悲情人物,如果能用这个人物串起那个激荡的时代会很好。可惜电影没这野心,只满足于政宣任务,黑都黑得很西方很套路,带一笔一月惨剧不比你单纯丑化红军暴力有深度?观赏性很可以四星都没问题,但是当架空看看就罢。怎么说呢,新沙俄时代对内战的反思还不地苏联那会????
渣男上将高尔察克......那个女主似乎感动了很多人,但我对她只感到恶心,我最后再说一遍:靠男人养活的女人没有资格谈论真爱!那不是追求恋爱自由的进步女性,而是卖了还想立牌坊的婊子!另外,再衷告男同胞们一句:不要随便带入性地意淫,现实中你们很可能是谢尔盖而不是高尔察克。
感受有三:一,历史果然是胜利者书写的,没想到历史书中无恶不作的白匪军头子高尔察克,在西方人描述中是这么有情有义;二,光明磊落果然是王道,只要足够光明磊落,就连婚外情这种不道德的事情都可以成为爱情模板;三,沧海横流真的是可敬可畏,上下五千年埋没了多少有血有肉的真·人啊~
2017年是俄国十月革命一百周年,因为看到西伯利亚的一部旅行书而想起在100年前在这一带作战的高尔察克。这部电影回避了很多十月革命的细节,但仍然无法摆脱那个大历史背景。一个英雄生在悲惨的时代。悲剧性人物。感慨安娜,不离不弃,而且坚强地活着。造物弄人,乱世狗自求多福!
《无畏上将高尔察克》是继苏联电影后,俄罗斯一部尤为经典的史诗之作,这并不在于电影有着一如苏联电影衣钵的大场面营造,导演安德列?克拉夫丘克透过细致入微的情感刻画所建立的人物,用这位俄国著名将领他传奇的爱情与军旅生涯,他的信仰与无畏,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另一个角度。
矫枉过正的电影,可惜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前半部分对十月革命历史背景的回避恐怕连自由主义者也看不下去,后半部分倒是真心感动了一把。可惜了导演明明可以把它拍的更深刻。另外正教信仰和拉西亚祖国这套帝俄的意识形态似乎成了今天毛国的新主旋律了,很多片子都是围绕这个来的。
九分典型的俄国人的电影比较硬。高尔察克和安娜的爱情,还有就是他不下千里行军,这两个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另外还有一个革命真的不是请客吃饭方面,真的很残酷。不知不觉之间,我已经站到了白军的立场上面。当然俄国人为什么要革命,难道这个不是一个可以思考的问题吗?
记得是父亲给我推荐的这部电影。那时我大概高一。看完的第二天晚饭,我想和他讨论——这是我家的传统——他只说了一句话:“这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充其量是不不错的电影。但如果俄罗斯能够拍出这样的电影来,我们也能。但如果真拍不出来,那一定有别的原因。”
一部俄罗斯电影,讲述俄罗斯民族英雄,历史总是很讽刺,从阶级敌人变成民族英雄要花几十年的时间去证明。不禁想起很多历史片段,问红色革命的本质是什么,发动底层人发动暴力叛乱夺取政权,牺牲了无数精英换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可是平等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