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就欲罢不能。Mozart魔笛,老藤椅,自行车,手写日记。老陈的字真好看!江南水镇的风姿哟一口气看了六集,犹如剥洋葱般,层层入扣,愈剥眼刺,手脚愈冰凉。邹爷爷去了,老陈内心蠢蠢,已经能闻到每个人阴面气味。大家都要疯魔么12-11-201812-12十集后暗自希望管虎不要虎大头小鼠尾。老陈和嘉嘉演技撑起了整部戏。画面感也是好的。更像是个艺术片12-13,撑到十六集,厌烦。阴郁湿冷,每个人都是罪犯,怀揣着欲望的行尸走肉。烦嘉嘉的嘴脸小算计。或许演得太入戏?弃了弃了,后会无期。。。四颗星星均给予道明叔叔
冬至日看完,小人物陈一平犯罪心路历程。除了倒数第二集有点败笔,其他真的是非常精彩了。节奏有点慢,但很适合“齐州”这个烟雨蒙蒙的江南小镇背景,以莫扎特魔笛为主的配乐见证了好人到坏人的变化,众多人物串起了一个庞大的关系网络,角色形象饱满,老戏骨们演技精湛。可是,我不喜欢其中任何一个人,可气可恨可耻可怕可怜,但又那么真实。我们也是像陈一平样在底层挣扎的一类人,我们内心的压抑会在什么节点爆发,会引领我们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不可知。
老戏骨颇多,阵容强大。十多年前正是冬天看着陈道明演绎一个小人物的蜕变,看着看着便不觉吸口冷气,感觉越来越冷。昨天是冬至,真的应景。现在回头来看,依然是一部好剧。看完不仅冷,还能感觉到揪心、惶恐、不安、压抑……这是好的演员,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带来的。尽管有些部分不合逻辑,有瑕疵,但瑕不掩瑜,值得观赏。只是太过现实的剧,看完让人心灰意冷,人间不值得。
如果最后那次不偷也许真一辈子查不到他头上,可是人就是太贪,没几个人抵挡得住诱惑。陈一平除了对女儿没对其他人好啊,却一直在说陈老师是个多好的人,完全体现不出来,反而是他对不起的人不少。最后警察的死亡太狗血了,编剧为了凑而凑吗?看过伪装者和琅琊榜再看东至,诧异靖妃和皇上也在,靖妃脸大
逻辑推理漏洞有点密集...作为侦探片的节奏太慢了,感情线条莫名其妙,人物心理刻画倒是细腻,也因此没有弃剧...的确看的压抑,小人物在这种环境又能有什么选择呢,后面陈一平真的是疯狂和魔怔,这种心理转变还是非常不理解的。女性角色都太没有魅力了,不知道编剧和导演不愿意刻画正常的女性
从头到尾的压抑,是对一个人如何变疯和家破人亡的历程演绎的最透彻的一次,如果没有一些神神叨叨的地方,会更好。开始我一直认为是戴嘉和戴巍促成了陈一平的悲剧,后来才发现不是这样的,一切的外因皆是用来为自己减轻罪恶感的借口。我甚至觉得换成谁都会像陈一平一样做吧。陈道明牛逼!
前半部比后半部好看,一是因为前半部的陈一平是个正常人,他的喜怒哀乐都是真实的,而后半部就成了一个疯狂的人;二是因为前半部陈一平是真正的主角,后半部,案子才是真正的主角;三是因为管虎的手法熟悉之后看到后面就有些审美疲劳了;四是因为后半部的剧情好多都不合逻辑。。。
这部剧与其说是刑侦剧不如说是文艺片,可以看的出来管虎导演的野心,但驾驭的能力似乎还不够,无所不在的旁白和心理描写,过度的意淫反而显得扭捏造作。虽然剧本质量一般,但道明叔的表演实在是惊艳,胜过他的围城和二马,刘斌老师和陈瑾老师演技也很出彩
管虎好喜欢用这几个演员。走的是电影化的叙事路子啊。陈一平让我想起黑炮事件里的男主角,表面波澜不惊,怯懦无害,但因为行为逻辑异于常人,就成了事情的关键节点。但如果我是陈一平我一点都不怕,他原配夫人跟他一条心,还有小舅子在背后推着,怕什么。
以小见大的典范,文学的慈悲。不同于绝命毒师在西部沙漠里野性狂热的犯罪,冬至里的不过是些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在时代巨变下出于本能驱使各自迈出一小步,结果却哗啦啦坠入深渊。潘绥铭让我看到每个人都可能是嫖客,冬至则告诉我,谁都可能是罪犯。
有人说拖沓,烂尾,完全不是。我觉得甚至比黑洞还好。江南小镇滞重的气氛,和人物挥之不去的病态与阴郁,表现得太好了。有气氛始终环绕得的电视剧是很少的。这本就是一桩预先张扬的犯罪,小人物绝望地去弥补越来越大的窟窿,最后越走越远。
此片名气甚大,终于看了下,其实很一般,内容拖沓,除了那个女外商死的有点意外。陈一平真是可惜,被现实生活逼迫得没有办法,连简单的做个普通人都没有办法。那个北京警察最讨厌,故弄玄虚,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到齐州猎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