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15岁才梦遗,我梦遗的年龄虽然我记不清了但绝对比男主小很多。我觉得我的青春要比男主精彩的多,如果把我的青春时代拍成电影肯定要好看得多。看完这部电影过后,让我想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个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邻家小女孩,我俩一起和院子里其他小朋友玩耍,我俩一起过家家,一起扮演老师学生,医生病人,爸爸妈妈,我还给她戴上过狗尾巴草做的戒指说长大后要结婚生子。但当我们都长大后距离却越来越远,因为她去城里读小学去了,周末偶尔回来一次(因为她祖母住在这院子里),慢慢就感觉我俩越来越生疏了,话也越来越少了。记得我们貌似是最后一次对话是我问她,“在你班上你有喜欢的男生了吗?”她毫不犹豫得回答“是的”。当时内心确实是有点失落的。直到她搬出我们那个小院子,我就再也没有见过她和联系上她了,这就是我的青春时代的十分之一回忆
有趣、温情、怀旧的一部电影。对于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刻画真的很细腻,内心独白很俏皮,还有些许共鸣。看完真的很舒服。柏安妮和吕秀菱真的好美,属于九十年代香港的美,一个老师,一个清纯又性感的夏梦姐,满足了青春的美好幻想。曾经我也觉的,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人,应该是没有邪念的。民主,你是民我是主。。
开辟了香港青春性喜剧的先河。大量内心独白和现实行为的对比来突出青春期对爱情和性的困惑。少年不识愁滋味?写这句话的人一定没有尝过被女孩子拒绝的滋味。他喜欢大他很多的夏梦姐,也喜欢青梅竹马的婷婷,符合每个男生在那个年龄段的体验。两个主演演技和长相略欠奉,吕秀菱和柏安妮欲女形象还是出彩
真是相逢恨晚,雖然說不上是什麼神作,但真的拍出了少年時既懵懂又好奇的心態,回想起那時的自己也差不了多少,現在看來鬧劇得來又很純粹。演員很多都是熟悉的面孔,但年輕個二十年真不一樣,柏安妮就不用說了,還認識了呂秀菱這麼個人,對我來說有如滄海遺珠,還有鄧一君,我沒想過他能如此新鮮。
电影里的波仔不就是青春岁月里的你和我吗?有着青春期的烦恼,为了感情的不顺而郁郁寡欢,FirstofMay响起的时候再次泪目。麦兜里林海峰式的旁白也算是香港电影的一个特色了,从麦兜一路配过来,那种娓娓道来的感觉真的非常动人。卢爱伦邻家少女形象很清新,邓一君逐渐淡出娱乐圈了。
刚看完,很喜欢。男主角的很多心理os让我有好多共鸣,佩服导演,他对青春期男生的心理活动真是太熟悉了。虽然我已经快23了,但看着这种我经历过的类似的青春,一阵阵的起鸡皮疙瘩,老夫的少女心啊。青春真好啊,真的很美好
邓一君这张半明媚半忧伤的英俊面孔简直是青春的真实写照。香蕉与蜜桃,香港人的水果性隐喻也真可爱。初精、初潮、初恋,就在这份甜蜜的忧伤、幸福的痛苦中迎来了“我”的第一次。结尾和父亲的和解很暖心。另,吕秀菱好美啊。
我的五星。谁青春的时候没有点小九九?所有的日子只为她们破碎。剧作很对胃口,小演员邓一君很有灵气,原来是少年张无忌。吕秀菱也不错。又见舞会伤人一幕-“我们的歌到了”配的比吉斯的歌。
擦边球式的启蒙片!通过意淫骚年杨大波五味成杂的成长经历,触动你相似的青春往事!PS:小时候凤凰卫视曾经播放过,就看过一次!波仔追求的那小女友在现在看来真是个bitch!
很好看的青春懵懂类电影,男主是一个刚开始发育的中学生,关于成长,关于爱情,有很多迷惑的地方。还有吕秀菱的演出,性感,活泼,尤其是那段跟曾志伟给三级片配音的片段太搞笑了。
真不错,那时的港产片总是这么生活化、世俗化,感觉比国内拍的真实多了,国内的青春片总感觉太装,模仿痕迹重,像充满空话套话的命题作文。-引“每个男孩的心中都有一个夏梦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