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intense了,一度觉得不像电影,像是话剧。4.5。有过分浮夸的地方,不少台词和几个年轻演员尤其如此。但是机位、鼓点和每次“我以为我懂了然后导演把烟头摁到我脸上说‘你懂个屁’”的感觉还是很棒。从麦克白独白开始到结尾,感觉整个人都被摁在地上滚了一圈。电影超过了生活的体验,就挺好。台词又算什么呢,Athingisathingnotwhatissaidofthatthing.
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大作,真的很难抵抗这种紧凑循环的镜头和让人头皮发麻的鼓点。跟吉尔莫.德尔.托罗相似,亚历桑德罗导演也酷爱将神话的元素渗透进现实题材当中。鸟人还是伊卡洛斯?身份认同的矛盾引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好莱坞与百老汇,超级英雄与雷蒙德.卡佛,迈克尔.基顿与爱德华.诺顿,无尽的、一刻不停的冲突贯穿了整部电影的每一个角落。过瘾的两个小时。
视听语言癫狂不已,配合超现实主义的故事完成度很高,对大众媒体与自我实现、商业和艺术、电影同戏剧进行了狂轰乱炸的讽刺和批判。从爱情是狗娘后我就不太喜欢伊纳里多了,他对形式主义的掌控力的确很强,探讨的又多是极具野心的社会深度话题,但其故事本身的气质总显得肤浅,离大师还是有差距。
这评分只能说魔幻现实主义不受豆瓣装逼文青的欢迎呀,可能只要与超级英雄挂钩在豆瓣这边多少都会掉价。倒也很像电影里主角的困境:过气的好莱坞明星与百老汇永远是格格不入,不用管你的表演如何,只要贴上了好莱坞的标签那就注定无法融入“艺术圈”。“因为成为不了艺术家才去当了艺术评论家”
感觉全篇都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角……男主角压抑的对现实的不甘心分裂成了另一个人格。无法忘记过去的辉煌却也永远迎合不了现在群众的喜好,自己坚持的艺术只不过被人当做老旧的笑话……不过我总觉得男主角落得这步田地也是他自己性格导致,冲动易怒,完美主义,放不下,看不开,也看不远……
因吹斯听~一半在认真探讨“存在”,一半却视作bullshit,湮没在乱哄哄的讽刺剧情里。ego这种东西,前一刻forsure,下一秒就动摇,就像天台上刚响起就被打断的BGM,就像薛家的喵。不紧不慢的鼓点与Sam的giggle结束一串反转,漂亮极了。
艾玛斯通最后是看见那条会飞的比目鱼(亚利桑那州梦游)了吧。呵呵。看起来应该乖戾的艾玛斯通竟然自带阳光,尤其是最后与迈克尔基顿在医院的对手戏,那阳光似乎要穿透什么似的。我总说,阳光是非常残忍的东西,真是让人绝望。
伊纳里多所有电影亮点都是一样的,就是虚幻而深刻,而且他野心和品味都很好,相比于他要操作众多主题他的思考不多也不少。而且他特别厉害一点能会用出色的声色和镜头调度不留痕迹的表露出自己的情感,最终鸟人成为了现实。
补一镜到底虽然并不是真正的还是应用了一些技术手段将几个镜头拼接在一起,姑且当它是一镜到底但这个一镜到底无疑是有故事的有情绪的,所以虽然观众并不全知道导演想表达的东西,但同时也并不会觉得电影含糊其辞空有形式
看了海报抱着以为男主会绝地反转或者就是一个过气男星的灰暗后半生,谁曾想一上来就是长镜头逼得人开始瘫在椅子上,一闭眼就突然朝科幻片行驶。当时,我还以为自己是睡着了做梦,梦的那么真实
抑郁而又带爽感的电影。时间和空间被自由支配,一镜到底丝毫不影响电影的张弛有度。技术和内容搭配得完美和谐,音乐出色,鼓点真来劲,台词太好了。父女线不算主线,用力很轻,却触得很深。
结尾很漂亮啊,女儿最后眼中有光得笑了下,应该还是积极的结尾(稍微留了些疑问)落魄老男人,还是得妥协的吧,对Twitter,对不看戏剧的评论家,对满嘴艺术的自大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