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英格丽褒曼的眉眼不艳,但总是会在适当的时候让人心动。还有希区柯克的故事不会落入俗套,男主第一次没忍住亲吻女主时,还以为故事即将会演变成好莱坞大俗套爱情电影。但是,又有了峰回路转的善与恶。一个男人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让女人爱上他,然后还觉得这种爱对女人来说是拯救。其实,女人爱的都只是一瞬间的你,她们用各种一瞬间拼凑着自己的爱情。生活永远都在爱情之外,女人如是说。
#经典好莱坞#法国人那么喜欢希区柯克不是没有原因的,独特的风格和气质与敢在商业电影中“别出心裁”的做法让他名誉两岸。[历劫佳人]虽然是一部票房惨败的影片,却因为其中的场面调度和长镜头而被影评人所拥护。一部俗不可耐的情节剧在希区柯克的包装之下,变得魅力十足,英格丽·褒曼和约瑟夫·科顿的表演极佳,玛格丽特·莱顿饰演的女管家是亮点。
希胖比较实验性的一部,有点剧集的感觉,虽然技巧上可圈可点,但个人还是认为这是一场失败的尝试,Cotten&Bergman对戏很好看,据说SamFlusky这个角色本来是要BurtLancaster来扮演,后因片酬过高而换人,而科顿的精彩演出塑造了一个超有魅力的cool魔似的人物。。。
長鏡頭的實驗某程度上失敗了,若不是IngridBergman支撐起數場高潮戲,其實節奏很易令人生悶。但回想後,發覺劇本中有關四角關係的處理其實頗為細膩,特別在女主角認罪、管家毒殺女主角,以及最後放下仇恨為情敵化難那幾幕的內心戲。不過除《奪魂索》外,希治閣還是使用蒙太奇比用長鏡頭好。
褒曼的出场,那份憔悴都令人惊艳,敏感神经质,昏厥和惊恐都入木三分。四个人为了爱情被流放,替罪,寻死……无论到此是寻求何种名利,都得为它做出妥协并不停牺牲。即使热情和浪漫早就死去,随你去寻新欢,风光在外,那些为你容颜屈膝的流俗终将过去,只有我爱你的一切,包括痛苦。严重被低估的电影!
凝滞而沉闷,其实是打着希欧名号的爱情片。其人物举止的舞台腔、性格的拧巴、情节的乏味,即便放在五十年代也不应是顺理成章的,我看过太多早期流畅激越的黑白好片了。那夫妻呈现的矫揉生硬根本不支持脉脉关心的剧情设定。梗概是讲一骚男突入一移民夫妻生活,其精干女仆想取神经质文艺妻而代之,事败。
周旋于两者间的淑女,阴森压抑的家庭,然而,这背后是……很生硬地扯上谋杀的言情故事;炮灰的圣母男主;感人的大鼻子情圣斯内普。并不觉得褒曼这样很美;不要以为摩羯座就是深情的代名词看看我爸爸呵呵呵;长镜头虽然酷炫但是要是少拍半小时这电影一定经典很多,希胖为啥一定要拍满两小时。
不太像希区柯克的作品技术上延续夺魂索的长镜头实验剧情上是多重复杂又隐晦的三角恋故事帮助女主人重塑威严的段落挺有意思女管家也太像蝴蝶梦了吧褒曼的古装扮相不太好看另外对这种彩色片初期的影片质感非常不适…当然资源质量也有影响
本来是准备看另一位大师奥逊·威尔斯的《历劫佳人》,没想到被优酷带到看了大师的这部作品,说实话,如不是发现是希区柯克的作品,我真的看不下去,不喜欢这种风格的电影,不过到了解里一段历史,澳洲真的是流放人员的开垦的地方
大家都觉得故事一般,我倒觉得挺耐人寻味的,几个人的关系错综复杂,很多细节很动人,以致于追寻细节,都忘记了看长镜头,其实希区柯克在塑造人物与探寻人物关系方面也很厉害呀,看完迷上了英格丽褒曼和科顿,太迷人了。
好像完全没有伦理道德,澳洲的流放犯行动自由,还有社会地位,小三被老公追杀未遂,反过来还帮老公脱罪,是情节太晕,还是我被长镜头转晕了。完全因为褒曼才看完的,衣服丑,也掩饰不住人美。其实坏女仆也挺美的。
怪異的四角戀故事,不設置道德邊界,但戲中人有自己奇怪的道德執念。鏡頭漂亮,上色有些陰沈,褒曼的妝容看起來慘白,顯得臉盤很大。整個氣氛是對的,但是編劇真的自己放棄了劇情故事線,自然後面也就潦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