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克劳斯·金斯基 / 伊莎贝尔·阿佳妮 / 布鲁诺·甘茨 / 达·范·汉森德
导演:沃纳·赫尔佐格
语言:德语
地区: 法国 / 西德
编剧:沃纳·赫尔佐格
类型:恐怖 / 奇幻
上映时间:1979-01-17
别名:魔鬼诺斯法雷图 / 吸血鬼 / Nosferatu: Phantom of the Night
用户标签:吸血鬼,德国,赫尔佐格,阿佳妮,IsabelleAdjani,WernerHerzog,德国电影,法国
片长:107 分钟 / USA: 96 分钟(English version)
imdb编号:tt0079641
庄森(Bruno Ganz 饰)和露西(Isabelle Adjani 伊莎贝尔?阿佳妮 饰)是一对生活在德国维斯马的恩爱情侣,他们的婚事在即,紧张幸福。但庄森突然接到消息,居住在城堡中的德古拉伯爵(Klaus Kinski 克劳斯?金斯基 饰)意欲购买一套房子,露西家附近刚好有一间,为了筹备婚礼庄森欣然前往。然而令他难以置信的是,德古拉伯爵竟是传说中的吸血鬼。庄森被他吸去了鲜血,九死一生逃回家中。
看过露西相片的德古拉伯爵认定这就是自己的前世恋人,他化作人形,以房主的身份来到刚刚购买的房子里,伺机行动……
美到心醉。比起原版,该片的阴影更加夸张,诺斯费拉图的形象更加立体。把本来若有若无的宗教主题作为坚实的内核,把对绝对理性从神秘主义者的戏弄上升到严肃地批判,要求其对人性丧失负责,把露西的牺牲从爱情层面上升到信仰的回归和被辜负——从对上帝失去信心,到由爱情推动,到最终感于他者之痛苦,恢复信仰如圣徒般去献身。而这一切在结尾处全被颠覆,全片极强的宗教仪式感被几分钟的荒诞摧毁殆尽——末世前的舞会和欢宴,卑微如鼠的幸存者,忏悔的医生被法律控诉,礼崩乐坏。死去的圣徒没能看到拯救、审判都不会存在,牺牲无意义,瘟疫的使者复活背叛,向人类传达永生的愤怒无聊。赫尔佐格的电影摄影全都满分,除外,他真的太会用最简单的剧本和手法,去处理这些深不见底的主题。正题:阿佳妮实在是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简直不像人间俗物了
三星半,阿佳妮。我一直觉得这段时间是她的容貌巅峰,雪肤花貌,甚至更冰冷。惨白面孔,黑色哥特眼妆,白的裙,古典式的衣着,她才更像吸血鬼,那是一种恐怖阴森的美,而另一面,为爱献上血液与生命。故事上单薄透顶,还是《德古拉伯爵》一类,只是得益于赫尔佐格的摄影,利用伯爵的庞大影子与阿佳妮的苍白面孔对比,老鼠、瘟疫、棺材、黑死病的蔓延像极了末日到来,吸血鬼附加的恐怖。ps后来的那一版,薇诺娜与她演的是同一个角色,我的两朵心爱的玫瑰在此交集了。
服装妆容画面真是太美了。BrunoGanz好俊!!!诺斯费拉图从塔兰西瓦尼亚搬到维斯马,趁夜色把黑色棺材偷运到各处,此时突然响起瓦格纳的DasRheingold第一幕序曲,预示着他到达了一片大可作为的“仙境”,遍地都是可供他涂炭的生灵。确实,这座城市纷纷因他带来的鼠疫而不断死人,终成死亡之城。
冰肌红唇,哥特深眸,阿佳妮更像一个吸血鬼。甘茨爷爷宛如英国俊美绅士贵族。阴暗密道/骷髅群像/死神座钟,难想象如果不是Herzog神级的自然光摄影与古典配乐加持,与他继承的德国表现主义,影片肯定刻板流俗如同嚼蜡。吸血鬼吮吸人血的色情感,是黑与白善与恶的对撞交织,凄美之声在殊途永夜中回响。
阿佳妮抚摸着他苍白无生机的面庞转过头来悲伤而绝美的脸颊上滚下泪水这个镜头看得人心痛得想哭……让人更悲哀的是不仅女主牺牲了、她最爱的人依然没有想起她还变成了下一个吸血鬼祸害人间...或许这就是本片特色的颓废悲观吧……影片氛围的确很惊悚画面很唯美每一幕都像是充满死亡与悲哀气息的画卷
好喜欢90分钟时雾蒙蒙的Platz,阿佳妮漫步在预感末日来临的人群中。餐桌之美只有在死亡的氛围中才能显露出来。开头部分的山垭口,想到赫尔佐格对自然的特殊感情。这个结尾处理得比茂瑙那版好耶,好多借用前本技巧的地方,比如巨大的影子。70年代电影的白色被拍得这么美,20年代无法办到的
1.聂小倩跟黑山老妖的故事。寂寞霸王硬要上弓,女孩又为爱义无反顾,搞得大家玉石俱焚。2.及时行乐醉生梦死的末日情怀。3.不一样的观影体验。那缓缓流动的镜头,如同坐上匍匐前进的绿皮火车,一切如此悠哉而美好。4.死亡是如此痛苦。而不死之人不朽的寂寞最痛苦。5.嗯。阿佳妮真是好看。
原来吸血鬼的传说是因为以前的欧洲总闹瘟疫。影片节奏很慢,但拍摄的氛围很到位。一帧帧的图像都像那个年代的风俗画。p.s.阿佳妮决定以自己为诱饵解决吸血鬼的时候,我竟然想:她要是没看好天气预报,引诱了吸血鬼一晚上,结果第二天是个大阴天,没有太阳,岂不是弄不死吸血鬼自己也白死了?
1.尽管没有着力表现原作女主的圣洁感,但阿佳妮的神经质完全呈现了狂热的爱和与吸血鬼的神秘吸引,哥特妆容目不转睛。2.对“迷信科学”的嘲讽。3.吸血鬼的性爱是吸血,本片完美例证。4.白鼠盛宴、干尸堆、提琴男孩。5.影片结局令人惊叹,爱换来黑暗和死亡。6.修复原作送信bug。
邪魅气质丝毫不输于茂瑙那版,开头的扭曲干尸和梦境蝙蝠将那个时代之人对黑死病的无知和恐惧渲染的淋漓尽致。与之相比,赫尔佐格的诺斯费拉图显得没有那么神秘——他缺少爱、寂寞、“想死都无能为力”,他化身为成群的、令人毛骨悚然的白鼠,却也像那个拉小提琴的孩子一样迷茫、疏离。
导演是交响乐的浪费者,达库拉伯爵是专吸男人经血的性变态。这一版本,太文艺了:1导演试图混合22年和31年两个版本之长,将惊悚和优雅集中起来;2女主太美我不敢看;3景观宏大,音乐宏大;4明显的性的暗示,不管是对男人,还是对女人,达库拉都很饥渴,眼神?呻吟。
【7+】继承了德国表现主义对光影、道具的处理,借简单的故事探讨宗教与上帝、牺牲的无谓、末日和恐惧、命运的轮回。翻拍版《惊情四百年》尽可能地填充了故事的细节,处理为喜闻乐见的爱情传奇,故事复杂化,内涵简单化。(可我好喜欢浅显俗套、催少女热泪的科波拉版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