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利用绘画技巧而隐藏犯罪手法的心理惊悚片。凶手巧妙地运用透视规则将两幅完整的画设计在一张独立的画布上,而两位探员的追查也将由这幅画展开……
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2014年读大学的时候,当时完全看不懂这部电影,因为其中涉及到太多宗教的问题,导致当时不能作出客观的评价,在四年之后的今天重新再看一遍,为了不想错判一部好电影,还看了相关的电影解读,我想这个三星影评已经是我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最真实也是最负责任的评价,真的不能再多了
结尾的三张人脸是个亮点,凶手在其中表达了自己的目的,就是追求这种将主角刺激到崩溃的失真的美。开头五个案件留下的文字很有意思,入睡者、迷失者、祈祷者、做爱的情侣和妓女,分别代表一种被挑选的意识状态。除此之外,导演对剧情的设置仍然相当无聊,凶手的兀然出现也起不到点题或加深印象的作用。
主角就是凶手,包括5年前的艾迪大叔案,所有命案都是Stan犯下的,应该也是精分。影片一开头他在超市结账把东西都摆整齐,和凶手一样都是看重形式的,重遇5年前一起侦办艾迪大叔案的搭档,这人很快被杀;凶案现场主角能精确还原凶手的布局,种种迹象表明绿魔大叔就是真凶!
对绘画艺术的展现不错,可说好的悬疑惊悚呢?夜里几度梦到被设计成画的凶案现场,纵使如此也没找出其中逻辑。几幅画固然有联系,可是它们算得上指引方向的线索吗?这方面远不如七宗罪和人骨拼图啦。这不是一部推理剧,而是一部讲述变态艺术家和颓废老警察的心理剧。
设计诡异凶杀案的目的,日本人认为是为了掩盖某些事实而达到完美犯罪,美国人认为是凶手精神异常。这个故事讲的乱七八糟,漏洞百出,轻重不分,凶手是不是模仿犯都忘记讲了,酒店房间谁去过不去调查,被闯空门倒是有时间骚扰一下邻居。
这部电影和七宗罪是截然不同的,除了题材。七宗罪侧重气氛的渲染,颜色也突出恐怖效果,犯罪现场也突出被害人的惨状!此片则没有血腥,在被害现场死人表情也是安详的,镜头重在人物面部和整体效果,多为全景。没有血腥和震撼的感觉。
大学那会儿每个月都买看电影,然后按着看电影的指南去淘片看。故事已忘了大半,最大的噱头就是名画的再现,视觉上比较有印象的是利用电脑技术展现画作的欣赏角度。然后大二敦敦给我们第一次上文概课的时候,就用了这里面的一张画。
失真手法提示下一个作案系列的创意不错但是整部片子有点故弄玄虚了最后结束地太仓促不过把Stan这个人物刻画地蛮饱满的剧情还将就但是节奏还是慢了点最后也没有交代凶手怎么就和Sandy有联系了总之没太看懂
总以为会是身边的人犯罪,结果确实主线之外的人物。。。。剧情极不合理,杀人犯竟然和Eddie大叔案件死亡的姑娘有联系。。。。有的翻译成高智商犯罪。。。。只不过会画特别的画而已么,有啥高智商的。。。。
是部不错的电影~在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真相……针孔暗盒、阿尔布雷特丢勒人肉拼图、人血画、失真法~直到最后生命的死亡才是杀手想要得到的最美作品~最后杀手死去倒地后所看到男主人公就是他想表达的最棒作品
卧槽这原来是个探讨生命奥义的美学犯罪片,还尼玛科普了中世纪的透视法和生物颜料萃取法则,而且犯罪嫌疑人还受到了60年代后波普的随机创作和概率创作的理念。所以话说回来,这片子真的是来讲美学的么?干啊
利用欧洲早期的一种绘画手法拍摄的电影题材很好表现手法也不错美中不足的就是剧情的走向不太好衔接的不好导演想把恐怖片拍摄成艺术片但只是把绘画手法与尸体结合衔接的部分基本没有推动的剧情但还是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