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岛旅行中真正在旅行的是心灵而不是双脚。生活在物质文明里的现代人正在去往便捷生活的路上,而我们的主人公却凭一己之力捲起了太平洋的风。尽管以梦为马的单车与历史的车轮时速不同,但命中注定的那些人终究还是在同一条公路的不同拐角处相遇了。说明在时代迁徙的过程中,那股巨大的牵引力并不能彻底将人与人的距离拉远。我们在这场属于一个人的远行之初发现了每一个人背后的孤独,也在中途体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联。或许我们都是这座《悲情城市》里的男主角:听不清世界的声音,也道不明自己的感受。但弹着《练习曲》的吉他却把人生那些悲喜交集的话说了出来,一双观照人情冷暖的眼睛最终聆听到了世界的心情。
《练习曲》单车环台湾岛日志,太平洋的风,一直吹。想起大理洱海边骑行杭州环西湖两圈真是惬意。最近看的骑行电影都挺好的。“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自的旅行,即使有人相伴,终究会各分东西。”音乐,是听觉上的安全感。”立即去做想做的事吧20130608
本来自行车环岛就够吸引我们这些户外爱好者了,加上主角特殊身份还表现出来的勇气让人敬佩,我也时常在路上碰见很多骑行者,我会想象他们一路的艰辛坎坷也有风景美丽,本剧环岛一路带给我们很多新奇遇见很多困难和美好,我想这就是道理,下定勇气去走也行艰难但总有幸运美好的故事遇见,这就是人生吧。
虽然我几乎完全不记得电影讲了什么,但我记得的是它几乎是我那些年懵懂无知的真实写照,这是每个人必经的年龄段,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这样单纯的感动,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只是因为这样的格调,那时候的台湾电影有很多小清新,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里,那时这是少不经事的幸福,更是我的青春回忆。
通过一个人或者两三人的旅途,讲述沿途风景,当下状况,各种小故事,是个古老而保险的套路。这个套路要拍砸很难,要拍出花儿来也很难。《内布拉斯加》《史崔特先生的故事》是这种类型里的翘楚。《练习曲》有噱头,故事的真诚和刻意,演员们的自然和做作,都是布朗运动式呈现。
台湾旖旎的环岛风光成为了电影《练习曲》让人迷醉的美,陈怀恩在这部作品中所展现的单车旅途更充满了台湾电影惯以的清新风格,而这一切所升华的关乎“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简单纯粹的梦想,使人在沉醉于这光影之美的同时,也对这样的梦想充满了油然而生的神往。
好喜欢好喜欢啊,最后听着胡德夫唱着太平洋的风,阿明一路走来相遇的人一个个挥手告别真的泪目。人活一世,不过天地一沙鸥。虽然有些事情现在不做,将来再也不会做了。但…但……那些说不出口的话,那些没有完成的约定,就说给自己听,做给自己看吧。
没有一般的电影那般高潮迭起,没有一般的旅行电影那样的惊险丛生,只是安静的,简单的走着,简单的遇见,简单的离开,就算跟年迈的阿公阿妈离别,也是红着眼眶,右手在眼角轻轻一抹。路,又远又长,熙熙攘攘的人群后,继续安静简单的行走。
有点像一个人的朝圣或者反过来但是好像没有太多的力量在里面每天发生一万遍的平凡小事看着太平淡了索性配乐很棒有很棒的指弹不过男主的说话方式真是让人难受啊而且为什么没有吉他solo!期待了很久!这电影想骗我去台湾骑车!
去流浪,你会认识更多的人,遇到更多的事,发现更多的物,虽然你知道这些都只不过是你人生路上的一个又一个的插曲,但你却从未有过任何一个时刻像现在这样拥有归属感,或许也正因如此,你才开始真正地了解和感受到了人生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独自的旅行,即使有人相伴,终究会各分东西。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山一程,水一程,风轻水盈,云淡柳青,人生聚散如浮萍,往事犹有笑语频。啊,太平洋的风。。。
10年前看的片子,因为某个原因今天又刷一遍。从来不从专业角度去给星,而只是它带给我的感受。有人评价“一贯台湾式的做作”,而我的感受相反,丝毫没有,只是很真诚的拍摄而已,有点半记录片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