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Anita Linda / Benjie Filomeno / Rustica Carpio
导演:布里兰特·曼多萨
语言:菲律宾语 / 塔加路语
地区: 法国 / 菲律宾
编剧:Linda Casimiro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09-09-11
别名:阿嬤打官司(台) / 嫲嫲对婆婆(港)
用户标签:菲律宾,菲律宾电影,剧情,BrillanteMendoza,法国,2009,Brillante_Mendoza,菲律賓
片长:110分钟(意大利)
imdb编号:tt1496792
故事从一椿杀人案件展开,此案的被害者和杀人犯两个人各有一个阿嬷,镜头从她们弱小的身体背影开始拍起,在彷彿雨下不停的马尼拉街头四处奔波,各自发展出不同的叙事线。一-个既想为孙子筹丧葬费,更要藉司法力量讨回公道;另一个努力借贷疏通,一心想把孙儿早日从狱中救出。两个理应敌对的「惊世阿嬷」,一路在编导的巧妙安排铺陈之下,最后竟不-可思议地产生交集。曼多萨以大量的手持摄影与跟拍,分头让观众交错看见两个立场截然不同的老太太,如何以旺盛的生命力,各自以自己的毅力和坚持,为他们的孙子捍卫正义。近乎于纪录片般的影像-律动,展现写实精准的场面调度,并同时在情节堆栈的过程间,间接逼视了菲律宾底层人民生活的现实困顿。
2010 西班牙帕马斯影展最佳影片、女主角、摄影 / 2009 威尼斯影展竞赛片 / 2009 杜拜影展最佳影片
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布里兰特·曼多萨 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提名) 第4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提名)布里兰特·曼多萨
因为画质糟糕到基本不能看,所以就不打分了。结束之回到影院门口才看到片方丢了原始素材于是拿beta版转了一个dcp来放还让大家理解一下的告示,所以你说在Dolbyvision的theater里看全程两个小时只能看个轮廓是什么感受(大概就跟你去博物馆看了一幅画的jpeg打印然后博物馆跟你说原作丢了我们努力了你理解一下这也能看差不多)。还特意再查了某公众号发现之前说出了问题的并不是这部片子。那么不知道为什么不可以至少在放映前语音通知一下,甚至如果这个问题在卖票时就出现了为什么还要卖票(好像也没写格式)。更讽刺的是放映前还放了一段Mendoza的致辞,不知道导演知不知道放了什么鬼,但我不相信任何一个创作者会允许自己的作品被这样展示。不能放就不要放。不能放就不要放。这样放片子会气死人看瞎眼的。
两位老人各自撑起来两个家庭的延续,作为社会边缘视角题材,故事人物讲得不卑不亢,甚至还有生活中平凡的快乐(如雨后转进屋子的鱼群,孩子们追赶的鸭子)视角从垂暮之年的两个祖母的出发,她们才是真种懂得如何在贫穷中度日,如何活下去,如何延续生命,活了一辈子的人更耐得住生活的不公也更懂得活着能干些什么,同样底层人民抱团取暖的大环境也人与人之间密集却算不上紧密的各种联系(祖母乘船挨家挨户的筹钱,杀人者同各种关系去借钱)影片虽然故事简单,从两人主要人物延展开的一条社会大网,一直揪着观者的心。没有任何过激的冲突,却无时无刻充满了一股自然的生命力,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人都得妥协,大是大非人情冷暖,回到一个渺小的个体时,也许会有私心,会有挣扎,仍旧得活下去,活下去就是生活的未来。
0922菲律宾影展:祖母Lola★★★★曼多萨的手持摄影已是既定特点,画面持续阴沉,老人们和雨天斗争着,菲律宾电影总是充斥着较多的嘈杂环境音,让你不得不对着无望的生活环境绝望。两位老人的悲凉双城记中,竟有一丝欢愉,一家人在贫民窟抓鱼也如此兴奋。曼多萨的电影总是描绘菲律宾贫乏的社会环境,大部分时间都是困苦,也有转瞬即逝的幸福感,不幸的是谁也不比谁好的两个人就这么相遇了,他们明明有世仇,最后还是在一场日常对话中抿了恩仇;不论天大仇恨,生活还要过下去,这就是《祖母》们的菲律宾。这场拷贝出了问题,基本就等于端着胶片机没对上焦看了2小时,所以完全坑爹了双眼,与其放这样的拷贝当初不如取消更好,就算退票也让人不开心,策展还需努力,字幕不全不同步的问题也严重。
虽然在剧作上较曼多萨其他作更显编排感,但看曼多萨的电影每一部都有惊喜,看他对环境内人物情感细节的细腻展现,像是奶奶看见殡仪馆内死尸后立马惊慌腿软,另一个老太太即使拮据但还是把帮孙子把电视赎了回来,还有把攒得钱绣进裤兜内侧的细节,简直跟我奶奶一模一样,你很难想象一个为子孙无怨无悔低声下气的老人面临外在的现实困顿时却又能展现出如此坚韧的生命力量,同时也被纪实的破烂空间环境所反衬和反哺。生活感的调度秘密可能是:手持镜头模拟路人观看视角的游移,同时将对白埋进吵闹的环境音之中并缩减台词的表意功能,造成听觉和视觉上的随意感。
永不停歇永不缺席的暴风骤雨下灰暗拥挤贫穷逼仄的生存环境,加深渲染了贫穷与困境下两位祖母焦虑无法可解的内心。手持镜头紧紧追踪两位祖母穿梭于河道,往来于政府机构、邻居、家庭,最后形成交集。贫穷压迫着生存空间,侵蚀着生存尊严,但对孙子的爱让两位年老的祖母不畏艰难,辗转奔波,狂风和暴雨中孱弱的身躯更显女性的坚韧与爱。多次的特写两位祖母的脸上看不见生活贫穷压迫的悲伤与屈服,而是倔强与坚韧的旺盛的生命力。电影结局的和解,是基于底层贫穷而产生的相互理解以及因贫穷带来的对活下去的强烈欲望。
这片放在下午一点放太不科学了,直接睡倒一片……(包括我自己)而且还是“转制的数字拷贝”,画面糊到放佛在家用电脑看DVDscr。其实片子还是老配方,不让观众过于片面地同情其中一方,两位老人各有各的困境,交叉勾勒出菲律宾底层现状,结果就是一道无解题。可以拍成精致、圆滑、动人的情节剧,但曼多萨用师承自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笔触让它成为了一份更加可信和真实的社会纪实。
越来越喜欢这种超低清但元气淋漓的电影。开头老太太带着曾孙在狂风暴雨的大桥下一次又一次点蜡烛的长镜头牛逼,中间连绵的大雨中两组人物反复穿梭在迷宫般的马尼拉贫民区牛逼,最后小破船队列载着棺材缓缓行进的水上葬礼牛逼。菲律宾新浪潮导演们大概是这个世界上最擅长拍摄张力十足的城市贫民区映像流的一个群体。只要用镜头死死逼视现实,所有的现实都将呈现出它幻觉的一面。
这他妈才是电影;有情怀;长镜头调度牛逼;第一次看到用这么老的老人做主角,当然,产生的作用也是强大的;导演尽量做到不评价,只做客观展示;两位祖母级演员的表演也是细腻的、入心的,或者说,丝毫没有表演的痕迹,伟大至极;故事娓娓道来且深入人心。疑问点:为什么受害方和加害方两边都没有爸爸妈妈的角色存在呢,只有祖辈和孙辈?
2018菲律宾电影展。年迈的祖母在逆风中无法给遇害的孙子点燃一根蜡烛;年迈的祖母倾其所有卑躬屈膝得为杀人的孙子寻求活路;如同所有在肮脏街道、河边生活的卑贱的人们,他们不知道生活为何如此痛苦不堪,隐形的刀子伤害着他们却又让他们彼此为敌,生与死、凶手与死者的和解,不过是一种悲剧性的苟且,无奈又无助。
一位祖母抵掉电视,卖掉鸭子,为孙子出狱筹措资金。一位祖母荡舟湖上,挨家募捐,为孙子出殡置办葬礼。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谁能懂得失禁后的羞耻,谁能体会失亲后的悲恸。在雨里撑不起一把伞,在风里点不燃一根烛,买不起上好的棺材,叮嘱工人小心磕碰。祖母最终选择了撤诉,那不是原谅,那是算了。
菲律宾电影展/直面贫穷与死亡,悲愤与妥协,虽说对菲律宾这个国家一直都没多大兴趣,但是看完更不想去了……/杀人犯的奶奶探视完孙子,从监狱楼梯往下走的时候的光线明暗对比,真是极尽讽刺,仿佛监狱是明亮的天堂,好像真的可以重获新生,而奶奶要去的不是人间,而是地狱,等待她的是无尽的赎罪之旅
【比悲伤更绝望的故事】因为死亡,两位祖母相遇,一方是丧子之痛,一方是满怀愧疚但无以抵偿。菲律宾底层社会的矛盾由这样一个故事引开,真正的穷困百态被影片细腻的雕琢;纪录片的手法让影片看起来更具真实色彩,”雨“做为影片的主旋律,始终贯穿前后,描述东南亚特色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观众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