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艳光四射歌舞团》→《刺青》→《漂浪青春》,周美玲导演的这几部电影都异常的粗糙,像是电视电影抑或学生作品。众多演员的表现也生硬不自然,倒是大量台语台词让身为闽南人的我感觉有些亲切(即使没字幕也大部分能听懂)。三段故事按理来说应该属于差不多时空,然而导演却刻意要将三组人物强行安排在同一场景,感觉也缺乏逻辑显得别扭。P.S.:那些男版《刺青》海报有点意思。
原来导演是女的,一度以为是个直男导演。第一段妹狗的故事太狗血;第三段故事让我觉得竹篙更像是患了性别认知障碍,而不是拉拉。为什么片中的女同一定要以男女恋情的角度去爱?难道就不能以女性的面貌、女性的心灵去爱吗?只有第二段水莲的故事道出了身在边缘的女同、男同的悲哀,为同性恋群体着想。
选择不去轰轰烈烈也是可以理解,毕竟大家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大家记住敢爱敢恨的他们就好了。电影实在是有一点平淡,那几首好听的歌也就代表她们之中也有那种美好的相处了吧。只是要是置于评判的标准下,实在是有点野,就像是一代人的现实缩影记录,最后加上一个梦幻一般的结尾,显得更有希望了起来
偶然的看到这个片子,纯台语听不太懂,但是很有味道,一开始只是冲着赵去看的,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也没怎么理解到吧,总觉得同性太艰难,皮囊老去的样子让人太难过。异性的话,这世上还有好多人可以去选择,可是同性的话,很难再遇见那样一个人了吧。不擅长对电影做点评,写了点自己的感受在这里。
同性之间爱的问题,是自己目前还不了解的领域。在这里,看到了许多无奈,假结婚,社会歧视(电影里展现来的还有包容),老年同性爱的艰难,艾滋病等。这个世界为何恐同?为何绝大多数国家没有同性婚姻立法?同性爱会造成什么社会压力?
第一段赵逸岚油头挺帅的还有别在裤子上的链子有以前那种痞痞帅帅的感觉合唱那首歌好听应该说里面的歌都很有味道第二段整部剧的中心比较沉重演的很好第三段的赵逸岚是我最喜欢的穿背心骑摩托那段好帅……
“爱就爱了。”就这么简单。感谢所有那些出现在我们迷茫无助时用善良帮助过我们的人,也请善良对待你所遇到到任何处在迷茫时需要帮助的人,一生很短,也很长,唯有爱可以让爱永恒。
同性恋老去的话会怎么样呢?这部电影很好的是美好朦胧爱情和痛苦严肃现实的结合,爱情实在美好,现实仍然痛苦,你要清楚自己的选择。很喜欢其中弥漫的台湾潮气~还有闽南语老歌~
论同志电影的发展,总是免不了各种矫情和矫揉造作,国内来说,就早期的蓝宇还行,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得奖,受众接受度很低,到这两年的各种女性同志电影,也都拍的没有新意
压抑的看完了片子,一般的台词是闽南语,气氛沉重,具有一定年代感。时间线索有点乱,以一列火车串起三个不同的故事的细节让人不禁想到相同人群殊途同归的交错人生。
第二个故事特别真实特别刺痛,第三个故事是青春,第一个故事我最喜欢,小妹狗长大以后也是很好的,喜欢一个人就是喜欢了,跟ta的性别有什么关系
几段故事连连续续,关联性很强。主人公之间的爱情让人感动落泪,同志和同志间在那个年代的挣扎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台湾的同志电影中可谓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