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濑直美概念最高作。阿姨这次走出日本,穿行脏乱集市,寻觅热带雨林,看似毫不相干的东西却成了镜头下人物的金创药,“日本很幸福,但不像你们一样受着祝福。”三段梦境,由举步维艰到坦诚相见最后变成十指紧扣,女主角终和那位叫“世界”的僧侣和解。交流隔阂、南北差异、历史遗留,在孩子集中身上爆发,愤怒出走,禅意回归。最后一镜到底,众人同坐摆渡船,船踏浑水,远观白鹭。生与死的边界上,佛法新生,超然物外。
6/10。从本片开始河濑直美介入梦的超现实意象,陌生男子触摸裸背、做泰国按摩到肌肤相亲,隐喻包含了女主从不知所措到包容并存的心理历程,在河濑看来语言并非隔阂的根源,小男孩走失的唯一激烈冲突也是由于情绪失控(众角色卷入口角,潜在文化差异造成的必然分歧)。剃度仪式场景跳切至湖边白鹤+0.5星。
船向前行,河流静谧。人在船上,鸟栖前方。时间继续围绕前进,而水承载一切却又自身循环。好像这就是影片最后留给众人的一个镜面意义,只不过不知是否映照出了你我人生。七天即一事终止,切入点极为模糊的由来还复。热闹的平庸和喧嚣浮躁的俗常都通过丰富的障眼法平复,所有存在的永恒根本就稍纵即逝。
换到泰国了又怎样?言语不通,纪实风格…想到了什么?阿巴斯的《随风而逝》啊!突然觉得河濑阿姨越来越向阿巴斯看齐了,尤其是对于doucumentary和ficiton边界探索的实验精神,两人同爱长镜头、生命、大自然,只不过阿巴斯执迷大远景和固定机位,而河濑阿姨爱好大特写和手持晃晃。
咱能不学阿比察邦么……河濑直美阿姨啊您的《萌之朱雀》那么好《沙罗双树》那么好《殡之森》那么好,但您这部片儿稍交代点前因后果就那么困难么……难道这片儿是在往安公靠?片里的人无法交流,唔,原来拍得让人看不懂是故意的,导演跟观众也是无法交流的呀……人之间不就是无法交流的么……
河濑直美的电影总有一种灵气,一种返璞归真的精神诉求,从《萌之朱雀》到《原木之森》都是如此。不过与以往在自然中寻求灵性不同,这次是对准了人类的一种灵性——佛教,这也难怪要去泰国拍摄了。但是这次并不能算太成功,因为后半部分戏剧冲突太强烈生生冲散了灵性。
为什么我觉得好好看,本来没有抱什么期待,因为分数和评价都不是很好。很喜欢整部手持长镜头和很多大特写,节奏控制的非常好。泰国的外景很漂亮。大家说着各自的语言,其实不了解对方在说什么,但是依然能和谐共存这一点也很戳中我。
各种长长短短的河濑智美空镜头好赞!梦幻般的十指相扣、分离、夜幕金色眩光,俊美不语的黄袍西方人僧侣,随风飘逝的纱巾,雨水,河岸,树林。也许只有在大自然静谧的怀抱中,暂舍言语,放下分别念,才能缓缓地找到生活的实相。
在许多人都认为河濑直美不会走出奈良时,她走出来了,去了泰国。同样是森林,这里多了热带的湿和嘈杂。日泰法三种语言一直各说各的,但《七夜待》和《巴别塔》不同,不可沟通不再是障碍,生命本身的呼唤就是回归的路途。
某逃奸女到森林里被一言语不通的欧洲男人救下。河导喜欢拍风中摇摆的树木枝叶。一个孩子丢失,大家互相乱打,真是胡闹。后来找到孩子,冲突解决。插进一些不相干的泰国物事。比本土导演的反映泰国的差一截。
每片森林的感觉都是不同的,离开奈良,河濑即丧失影像中的静妙,此片的死气沉沉和拾人牙慧组合在一起,摄影运镜再好也难救分毫,阿彼察邦和贾樟柯固然有值得你追逐的地方,也不该刻意迷恋他们的领地。
片名尤其美。七夜待:日本密教修法之一,全称七夜待大事。即在每月的十七日至二十三日共七夜,配以六观音及大势至菩萨等七尊,每夜住于各尊之三昧,并礼拜之,以祈求诸愿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