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精巧的小品,颇有些都市奇谈的感觉。由停车这个点发散,并串联起各种小人物。讲述都市人的失落彷徨、人生困境。摄影风格非常强烈,加上诡异的配乐和时不时的黑色幽默,很喜欢。都市里什么人都有,什么人都要生存,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你都别惊讶—这里是大熔炉、大染缸、生死场。(抓住一只喜欢的导演。)
最开始还以为是2018年的电影,结果发现是08年的。十年前的画风和故事情节。故事没有什么太多的亮点,典型的台湾电影,用一件简单的事情引出不同人物身后的不同故事,描绘了最底层人们日常的生活和无奈,也有感人的地方,也有英雄主义的地方,每个故事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就像主人公的名字——陈莫。
摄影很讲究,我们都像镜头中的角色,边缘渺小亦或受困其中。陈莫的收敛和自以为是的善意被困于裸露的现实,在寻找车主的过程中几乎阅尽人世困境,生活就像回家的路,处窘境而无力,直等到再次启程时却多了一份陪伴和身后最好的礼物。结尾在一封家信和千足虫的旁白中结束,或许是对人生道路最好的映射。
钟导大概对鱼头很有感情:《失魂》里也有。厕所中的鱼头丢锅里炖汤,不知入味否?这片子终究还是实之寡淡,即使摄影、人物在用心烹制。叙事和节奏,看得别扭。停车串起来一堆阴差阳错,夜幕下都有世道险恶的过往,但是好像一幅画,有点染,笔力和气韵差了很多,缺乏通览之下引人入胜的味道。
和《撞车》有异曲同工,相较下,悬念和紧张性不足,更多是一晚上的世事看透,不失为一个概念电影的尝试。小女孩和妓女都坐在车后座,可视作导演巧妙的设置,车尾箱的悬念,似乎无意去打开。不孕不育的夫妻,今晚得到了一个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孤儿,正好今晚是母亲节。
因为男主角路边停车被挡牵扯出一幕光怪陆离的故事,导演试图深挖每个角色并把他们彼此串联,配乐、画面和其中设计的小细节很考究,但某些台词略显啰嗦,情节设计细究起来过于牵强,最后结尾有点圆不回来的意思,想表达过于多的东西最后鱼和熊掌未能兼得。
母亲节。坐坏的蛋糕,看不见的奶奶,黑社会的兄弟,马桶里的鱼头,裁缝,挨揍,出租车上的尬聊,公园里的洞,电话那头的老婆,不愿回家的心/一幕接一幕的舞台剧/荒诞离奇的一宿,天终究会亮,车终究要上路。#一路顺风#四千字的论文(卒
完成度非常高的处女作。台北一夜,一夜百态,每个人物背负着挫败与颓废,香港、大陆、台湾以一种突兀的方式联系起来,人物的些许状态一直延续到最新的《一路顺风》中。世事无常的唏嘘,对生活的消极与悲观,造就了钟孟宏的别样镜头语言。
题材好新颖,且怪诞。想刻画的点好多。但是拍出来的节奏进的不好。胖子做的那件短款衣服,放在现在真的是潮款哎。张震那时候演技,感觉不是那么好。人物性格表现的并不鲜明。也许是这个角色本身就是这样。而且果然成年后有胡子才够帅。
如果写成文本小说的话非常棒,拍成电影,到了后半段显得气力不足。但这并不影响它给我带来的奇诡感觉。短短的一个夜晚,众多人物出场,每一个又多很鲜明。导演似乎很喜欢观察生活,是那种抽离出来的上帝视角。依旧是,台词写的厉害。
确实没什么意思,不像是一部电影,浅尝辄止。很多故事刚展开,没有深入拓展。倒霉的一个夜晚,同时提醒我们不要乱停车。不断的插入叙事,拓宽了叙事时空。几个老戏骨撑起来的。看的台视版本100分钟,删减的100分钟是什么?
也许最后张震带着小女孩走是点题之处吧,但总的来说,电影有点散。世间的随处一角都是满满的故事,或许在你眼中是平常,但在亲历的人身上都是传奇。电影想要说的我或许不是很能把握住,但是这卡司给了我满满当当表演上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