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到结束,配乐和视角都文艺,柔软且平静。节奏缓慢,安静讲一个故事,看不出进度,只是任由故事自然继续。拍的很自然。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女,很单纯,因为好奇做错事,逃避来到陌生之地。她的脑海里没有任何的情色,做了什么也只是模仿,却被不了解的人误会。就像翻了一个跟斗,还是会回到正常轨迹。
“你看,HEIDI就是那个代你离家出走的姑娘。你所有没有拥有的青春,她都替你有了。别说快乐或寂寞。这只是人生。”“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来源于对自己的不满意自责往往会演变成迁怒于最亲爱的人彻底让自己变成一个不被所有人喜欢的混蛋”“Hedi回家了,所有你想的比天大的事,都会有一个结束”
总觉得带着“青春,反叛”这种标签并以此为借口当遮羞布,打着“青春”两个字的幌子可以不负责任放荡的做任何事情一样这样的态度太过于任性自私。为什么青春不应该带着朝前走的信念,活得更明媚耀眼呢。只是我也喜欢剧中女孩的喃喃自语和那双红手套,还有那冷色调的滤光静谧的环境。
只求被爱的问题少女。孤独一人的寒冬、破晓时的忧郁蓝色,少女终究还是少女,出走的孤零还是会回家。吻老妈男友、出逃勾搭换吃住。故事讲的无聊,拍的不错,好多女生的小细节:红手套唱儿歌、贴日记本、注视发呆好奇事物。尺度有看头,艾比考尼什全裸、沃辛顿先出醉后的同性之吻。
早年的AbbieCornish简直是“失足女孩专业户”啊。虽然结尾依然是收获了感触,随着时间得以和自己告解--但成长命题在澳洲电影中的表现,总是多了一份平常看不到的痛楚和迷茫。(感觉最后结尾的拍摄方法十多年后,导演都还用到了BerlinSyndrome上)
當我們還是少女時,我們是多麽勇敢、大膽、孤注一擲,伸出手就以為是全世界,我們願意付出全部,一股腦的把自己拋給世界。Maybejustbecause"Ididn''twanttobebymyself."長大後生活強迫我們學會保護自己。
自来熟+爱犯贱,但这两种讨人嫌的品质放在AbbieCornish演的女主角身上却一点也不让人讨厌。温吞水剧情也能让人耐着性子追下去看,穿着最老土的衣服也能明艳照人,原来这就是青春+美人的魅力。所谓百看不厌大概就是这意思……
随风飘落的青春,在那个冬季。过去之后,除了记忆什么都没留下,这大概是每个人所臆想的最好结局了,一切的荒唐、放纵以及一切的美好、幸福都埋葬在遥远的远方。这段经历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插曲,这无异于是最完美的结局。
豆瓣评价得好!——澳大利亚最多这种小清新小文艺,女的纯到伤不起,男的闷到像哑巴,跟台湾有的一逼。或许实在是太虚空了吧。女导演的另一种人生。结尾处瘦男怂货,不打架还这么嚣张,活该被揍,好搞笑,也可能是喝醉了。
她的脸非常美。男主角很迷人。配乐风格很不拘一格,就是片尾曲把格调拉低了。我非常喜欢在中国餐厅里的那段。因为那比较像以前的我。路上冷色调的树像梵高的画。无处安放的,无可倾诉的年少时光。
1.女主的问题出在对欲望的放纵。把迷茫、冲动、放荡都留在那个小镇,重新回归正常生活。2.用一个男人的体味来忘记一个女人的体味,可以,这很男主。3.看的删减版,少的估计是船戏。
那时候的艾比太美,现在丰满的身姿则更有成熟女人的韵味。爱情可以是自由的,因为爱还是不爱,可以自己选择。然而爱往往又是缺失自由的,你一旦陷进去,便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