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梅赛黛斯·莫朗 / 格拉谢拉·博尔赫斯 / 马丁·艾德赫米安 / 蕾奥诺拉·巴尔卡斯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语言:西班牙语
地区: 阿根廷 / 法国 / 西班牙
编剧:卢奎西亚·马特尔
类型:剧情
上映时间:2001-07-05
别名:The Swamp
用户标签:阿根廷,2001,CC,阿根廷电影,西班牙,LucreciaMartel,Lucrecia_Martel,2000s
片长:103 分钟
imdb编号:tt0240419
每年二月份,阿根廷西北部就会开始下起热带雨林特有的倾盆大雨,雨水把广阔的森林变成了一片人畜都无法通过的沼泽湿地,炙热的太阳晒在沼泽上,热气与雾气让这儿一片死寂。五十岁老妇人梅恰,就住在这片沼泽地的边缘,她与她的表妹塔丽在这儿经营着一座农场,她们各有四个小孩,各有一个老公,两个家庭在沼泽边挣扎着生存,但是这一年夏天,两个意外事件让她们面临了生存的挑战……
1.马特尔没有给予影片以(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开始、结束,她置摄影机于一旁仅作“记录”,客观描摹了阿根廷西北部几个中产阶级家庭数日里发生的事情。不必言明的人物关系及塑造,毫无意义的片段式故事反显琐碎繁复的生活本相。2.环境音带动情绪与人物状态(同一空间内)的微细流变。3.恰比生活是泳池——沉闷只是陈腐的脏乱,闪现的灵动圣女便是划开平静的那阵涟漪。所有人都妄想把握神迹,但既定的人生走向又岂是藤蔓固定这般轻巧如意。玻利维亚太遥远,圣女又无处可寻,我们都是濒死之牛,深困泥沼力竭而终(看不见的狗&孩童攀梯摔落同该喻)。4.非洲老鼠轶闻;“受伤”意象耐人寻味;种族与阶级指涉&隐晦的乱伦情欲。(9.0/10)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作者:薄雾微光(来自豆瓣)来源:,对于家庭的女性解析,精心而绵密。这与整个电影的看似无序的节奏一脉相承。沼泽是一个难以面对的生存噩梦,但她们却无法舍弃。面对不可捉摸的沼泽,这需要点儿耐心。圣女的新闻,说明人们总期待美好的事情出现。明知不可能,也会抱以最大的梦想。女人主宰着这片天。日光浴,飘着树叶的水池,咆哮的狗群,慵懒的睡眠,一阵滂沱大雨直天而下,远处隐约的雷鸣,与两个孤僻的家庭相映照。自然与人事的不歇,构成了影片里外形同湍急流逝的光阴,也形成了这部影片独特的而难以言明的质感。
是那种散发出无穷韵味的电影/声音的间奏:狗吠,电话铃,枪响,楼上传来的歌声/紧密的碎片叙事中有一种张弛有度呼吸感:电视中反复出现的圣显,电冰箱,沼泽,非洲鼠与换牙,何塞的恋母情结,女儿与女仆的微妙感情,染发,一只眼,男孩的意外所划上的休止符:“我什么都没看到。”/手持长焦镜头的逼仄感与作为肢解空间的一种手段,让结尾处表现死亡的场景(几个固定机位空镜头)无比震撼。/没有去的玻利维亚,在泳池边躺下,生活是一片沼泽。
看马特尔的电影需要打开一种新的观影思维:影像从开始即在展示人物(群体)状态,没有所谓的开始也没有所谓的结束,在此摄影机只作旁观不作拆解,观众所能看到的“细节”皆以全面而不特殊的呈现,即一个颓败的、疮痍的中产阶层图景,互相冷漠又假作亲密的家庭纽带,困顿又暴躁的人物,同时导演不作任何介入,仅靠外部丰富(又具有暗示性)的环境音:雷鸣、狗叫、雨声和不断响起的枪响,喻演这块永远处于不安稳的土地。
看似两个家庭,其实展示的是一个地区的人物生活状态。女性当然是主角,青春期还有已婚女士,描摹的相当精准。导演功力深厚,在看似繁乱的家庭生活中把各个人物的状态都一网打尽,不管是小孩子的好奇心、青春期的骚动不安,还是已婚男女关系的疏离,更是用见到神迹“圣女”来揭示主题:沼泽,困于其中,越挣扎陷得越深。五星
港译“湿乐园”深得影片精髓。马特尔比那些把细节堆满屏幕的导演更懂得如何操纵现实,她非功利性地记录人与环境的互动,一连串的尝试中时而闪现生活的妙笔。抛开对星球彼处的猎奇心态,影片所体现的人物困境仍在经验之内,沼泽无异于开卷答题,一切丧失目的的行为堆积起来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生命形态。
影片展现的是被永恒凝视的中产阶层的交流场域。除了在必要之处填充符号和隐喻外,导演并未人为地干预到创作,情节呈自然的发生状态。湿热气候、无休止的睡眠、无意义对话、电视机里播放的圣女奇闻、伤痕的治愈,所有暗示都旨在缝合阶层从失落到复归的完整过程,观影体验从梦境逐渐过渡到现实。★★★★
无力的欲念被潮湿粘稠的雨水包裹,反复闪现成为各人与其社群无意识潜流中呈现的无意义荒诞符号,无尽流淌于庸常却如梦魇一般无尽重复的行为与地点中,恐惧与焦虑来自于深陷其中稍有意识却无力惊醒的日常沼泽。圣女的元素既衬托出他们在虚幻愿望下的无力,又扩充了故事状态的范围暗示普遍性。收音太好。
闷闷之夏,四下嘈嘈,恹恹树梢,雨云訇訇,黏腻酒杯,残汁滟滟,红酒泠泠,冰块琮琮,手中摇动,丁丁冬冬,铁椅拖地,刺刺拉拉,舍间声响,密不透风,嗜睡家族,昏昏沌沌,生命虱子,密密麻麻,床上男女,丫丫叉叉,泥沙俱下,淅淅沥沥,生活死水,慢慢腐坏,化为沼泽,缓缓沉沦,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名为沼泽,实为边界。马特尔偏爱热带的方向选择实际上背离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代表的理性,玻利维亚雨林提供了时空凝固和共生关系的可能。密如雨织的声场里沉睡仿佛泥潭,挣扎着的越墙/突如其来的切口则是潜意识中的逃脱。阿根廷人拒绝印第安化的思想记忆,化为布努艾尔精神自动主义的空山枪声。
就像被一块细密但有微小孔洞的布覆盖着,透过孔洞一点点的线索渗透出来,复杂而迷惑的伦理、阶级、种族关系,都隐约可见。琐碎、断裂的叙事伴随着水体流淌的声响(听)、虚焦晃动的光(视)、湿热的空气(触),(声光热)又逐步造成了情绪的流变。【21世纪最漂亮、细节最丰富的拉美电影】
观感可谓诡异。开场一连串的流畅的中产符号的局部特写竟然流出了些许布努埃尔的感觉,之后人物就一直在受伤—痊愈或弄脏—洗净,从超现实跳到了现实。倒不觉是散点叙事,是偏松散的意识流,没有时间留给预知未来走向,只能被拉着走,这大概能说明这电影为什么生活感强。手再松点可以五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