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Uta Hagen / 迪安娜·茂道 / Chris Udvarnoky / Martin Udvarnoky / Norma Connolly / Victor French / Loretta Leversee / Lou Frizzell / Portia Nelson / Jenny Sullivan / 约翰·瑞特 / Jack Collins / Ed Bakey / Clarence Crow
导演:罗伯特·马利根
语言:英语
地区: 美国
编剧:汤姆·特莱昂
类型:剧情 / 悬疑 / 恐怖
上映时间:1972-05-23
别名:
用户标签:恐怖,美国,惊悚,1970s,美国电影,Cult,心理,电影
片长:100分钟
imdb编号:tt0069050
1935年夏天,美国康涅狄格的一座农场,九岁的双胞胎兄弟尼尔斯和赫兰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奶奶艾达教会给他们一些所谓的“游戏”。然而一系列灾难事件接二连三地开始了,尼尔斯觉得赫兰应该承担全部责任。艾达逐渐发现了真相,而她也正是唯一能阻止这场残酷的死亡游戏的人。
在那个年代,能拍成这样很不错了。或许正因为年代的问题,使片子有种古朴自然的惊悚感。放在1970s这个年代背景下,这部片集中了很多现在常用的恐怖元素。但是,我看此片的时候已经21世纪的今天,所以一点不觉得惊艳。或许到几十年后,我的后代也会觉得现在的我很幼稚吧~观感评分:两颗星。综合考虑:
片子真精致,B站也真给力,什么修复后配字幕的老片子都能看,影片的开场很有趣,都快十分钟了,人物关系楞让你云里雾里猜半天,人物调度感很强,故事上现在看来不为新鲜,但那种冰冷刺骨和阴暗是现在片子所拍不出的,后半段趋于平淡些到最后也不给你一所以然,完全是用剧情片玩悬疑惊悚,小男孩很棒!
按照70年代的这种拍法,平稳叙事已经削弱了剧本一大半的惊悚程度,换到现代来拍就可能又是一部《致命ID》之流的烧脑片了吧。故事类似同期德帕尔玛的《姐妹情仇》,但悬疑度和Cult度则大大不如;从来没有在同一画面中出现的双胞胎兄弟,对着空沙发讲话,这些场景已经揭露了“人格分裂”的真相。
不同于其他双胞胎题材的电影哥哥和爸爸的死属于意外一切的起因源于自己一直想要父亲给哥哥的那枚戒指偷来后产生了罪恶感并开始了一些列的“杀戮”为了分担罪恶感称其都是哥哥所为没想到真是双胞胎小演员们神演技天使面孔很纯真符合片子要的对比效果被锯开的锁说明早有脱逃准备畸形秀泡婴暗示
2016.7.5b一个迷信的老太婆自以为是教会孩子玩邪恶的宗教游戏害己害人的故事剧情比较简单一开始就猜到了悬念暗示还是很多的我觉得我的关注点错了一直不爽那个老太婆有病也不去治最后临死也不帮人证明清白看得不爽啊本片告诉我们有病得去治别各种隐瞒还瞎搞第148个标记
(剧透慎看)编导自开始就在暗示“人格分裂”,观众会模棱两可它的存在。答案在中段旋即揭晓(尼尔斯与空沙发对话),接下来的悬念就留给了祖母/“观众”。同样是双胞胎心理命题,同一时期的《Sisters》在各个方面都要高此片几筹。结尾三重人格的外话音叫人不寒而粟。
#TheOther#|谁是另一个很少看这么老的电影,相当精彩!情节足够反转而且不止一次,双胞胎+邪恶孩童的组合。影片的超前程度我觉得如今的很多同类型电影都望尘莫及。即便你能预料到情节的反转之处,但最后的结局仍然会让人脊背发凉!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可休矣…
一部被忽视的佳作,七十年代初就能拍出这样优秀的心理惊悚剧还真显得有些超前,影片给你的恐惧是循序渐进的,乍一看是儿童题材,充满温馨和童趣,到最后却让人感觉不寒而栗。母亲第一次出场还以为是朱迪福斯特,一想年代又不对。
70S同年代的优质惊悚悬疑片有很多,那个年代的导演已经能把惊悚悬疑的气氛营造得出神入化。这个片子的噱头很足,双胞胎,催眠,精神分裂,反社会人格,人性本恶和最后的反转,但是就是太闷太话唠了,看得我好乏好困好想睡。
72年的人格分裂片,话说在那个年代这样的题材绝对罕见,可惜现如今人格分裂题材早已烂大街,可能是当时这类题材少见所以拍摄手法并不算精致,所以10分钟便已猜出是怎么回事了,不过还得赞扬一下导演。
双胞胎版凶兆。。。包袱抖的太早了,应该到最后在揭晓真相。。。不过因为小演员的出色演技以及剪辑上的努力经营还是让这部片子有些看头。。。来自俄国的老奶奶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延续了家族的诅咒。。。
作为心理分析的悬疑片敢在中段就揭开悬念也是够胆。可能因为对最后结尾信心十足吧。确实最后一刻再次高潮。和之前看的德帕尔马的sister类似。像sister+theom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