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 名 《监守自盗》201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DVD中字 ◎片 名 Inside Job ◎年 代 2010 ◎国 家 美国 ◎类 别 纪录片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文 ◎IMDB评分 8.1/10 (1,168 votes) ◎文件格式 XviD + MP3 ◎视频尺寸 640 x 272 ◎文件大小 1CD 49 x 15MB ◎片 长 108 Mins ◎导 演 查理斯·福格森 Charles Ferguson ◎主 演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Narration William Ackman ... Himself Daniel Alpert ... Himself Daniel Alpert ... Himself Jonathan3e Alpert ... Himself Sigridur Benediktsdottir ... Herself Willem Buiter ... Himself John Campbell ... Himself John Campbell ... Himself Christine Lagarde ... Herself Dominique Strauss-Kahn ... Himself ◎简 介 影片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影片巧妙地通过一个混混职位高升进而破坏规章政策的故事展开。这是第一部调查这场前所未有危机发生原理的影片。影片试图揭露金融危机的本质。这场危机造成全球股市大跌、大银行倒闭和接踵而至的社会影响。电影业倒没受什么影响:金融危机使人们迫切需要娱乐和消遣,以致于影院爆满。 ◎剧 照 ?w=640&h=347 幕后制作 在2小时的过程中,这部纪录片汇集了了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的这方面专家的调查和见证。影片搜集了和不同的政治人物、金融专家、大学老师和记者的访谈,由美国演员马特·达蒙来负责旁白。 【电影截图】:
这部当年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用极为清晰的逻辑+直接的叙事手法,展示了美国政府是如何从八十年代开始与华尔街银行家们绑定在一起反对对金融市场的几乎任何监管,并运用钞票获得包括哈佛在内的学术界泰斗们的背书,用比抢银行文明但凶残万倍的手法掠夺底层人民的财富。最讽刺的是当shithappen时,华尔街大佬们面对自己一手造成的局面,百万千万美元奖金照拿不误,而且白宫主人们最多嘴上谴责谴责,该干嘛还是干嘛,整个利益链条盘根错节但异常牢固,真是地地道道insidejob!沈联涛在片中这个描述非常直白:‘真正的工程师建造桥梁,金融工程师造梦,然而当这些梦想变成噩梦时,却要由其他人为他买单了’。鸡蛋里挑骨头的话,这部纪录片的立场可以更中立些,4.5颗星
对于金融外行人来说,的确很震撼。继续最近关于金融行业的思考,感觉他们的确是在创造无意义的东西,对于社会无意义却给他们自己带来巨大的财富。金融,政治、高等教育、奢华的生活,这一切揉合在一起,让普通人臣服、羡慕,并最终买单。人是贪婪的,那些金融业大亨自然如此,那些渴望资本垂怜的“创业者”者呢?那些想要购买超过自己能力的东西的消费者呢?还是那句话,我们都是受害者,我们都是施害者。只不过应该加上一句,每个人受害和施害的比例不同。而且对于大部分底层而言,无法改变环境,只能拼尽全力从天平的这一端挪向那一端,而当真的挪到权力端是,曾经受害更多的人,绝然不会再提及改变,而是心安理得的享受施害带来的快感。
导演的立场很明确,就是为了解释美国金融界拉上政治界和教育界,联手制造了08年的经济危机,危机发生后他们依然享受着高薪厚禄,却让全世界的底层老百姓承担损失。导演这个立场带有明显的偏见,并不符合纪录片公正客观的要求。按照导演的逻辑,难道让华尔街的大鳄们都把钱散给世界的穷人才合理?这种赞美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派实在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天敌。我都有点怀疑导演是不是收受了某些人的利益专门去唱衰自由主义?
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具有有阶段性危机的属性吧,如果仅仅把经济危机的责任推脱到贪婪的个人似乎不妥当,如果推脱到贪婪的人性又十分绝望,人性是不可管控不可改变的事实。这样强烈的批判现实只会让普通民众更加心烦意乱,到是会为政治家争取到更多话语权。但是整个国家机器运作起来、经济规律自己运转起来之后,一切又成了不可控的滚滚洪流。现实而越是错综复杂越是会养出肥大的寄生虫,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十周年之际把金融危机全家桶看完了,这部最为chilling,学校之前career那边一位事发是在DB的debt这块,不知道后来是不是彻悟人生了..还是buyside好点惹,PE感觉也要干净不少,还是花街或者美国inherently就是不行啊,想来哈佛这么左的学校连曼昆都抵制,校长倒是..(最后秘制突然变成美国核心价值观?
太贪了,但之后心理上是不会有任何障碍的。投行,抵押贷款经纪人,评级机构,美联储……讨论谁是责任人的时候,已经完全可以落入个人层面了。每次事件后高管都是全身而退的,倒是想到安然事件,同样的刺激。监管说到现在,也没能落到具体人的头上,或许是美国政商学旋转门制度的锅?关键时刻看怎么抱团了…
当畸形的冲动得到鼓励,泡沫的成就越吹越大,整个体系中的所有人都瞪着贪婪的红眸,不冷却下来谁又知道自己错了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永远是周期性记忆,幻想一再被鼓吹,谁都会觉得这次和上次不一样~P.S:不论世界的外表如何改变,人类社会仍然未能脱出丛林法则的窠臼,所谓屠龙者永远会长出鳞片~
这个纪录片终于动真格的了,注意到在次贷危机中那些为金融机构站台的大学教授们,那些受雇于政府的经济智囊团成员的责任,悲观的是,虽然奥巴马指出了监管的问题,但其后他所任命的智囊团、监管机构人员还是那些人。这些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而且利益已经深度关联的一批“精英”,受影响还是穷人。
旁白满分,但说实话作为一个学金融的学生来讲,这个作品有刻意渲染公众对华尔街愤怒情绪的嫌疑,为什么对美国人老喜欢借自己换不起的债来买高额的商品这个烂习惯不加以批斗?为什么不对realestatebubble的产生进行更深的表述?总之这部片子基调就只是洛杉矶对纽约的审判,无他。
大概是GS被黑的最惨的一次?虽然拍摄手法运镜配乐都很棒,但这种先入为主、有意引导、提无意义的hostile问题给被采访对象的纪录片,还是不要了吧。也许代表了大多数中下层、低收入、从事第一二产业的劳动人民对宏观经济的一致态度,但拍纪录片做不到客观,就不配得高分。
无可辩驳的逻辑,详实的资料,不言自明的观点,冰冷的叙事,这样的纪录片,再给我来一打。Forthefirsttimeinhistory,averageAmericanshavelesseducationandarelessprosperous
没有想象中的好,配乐和对各位发言的剪切,经常让我感觉并不客观,是有很强的煽动性的。贪婪不是错,经济发展就是建立在人对财富的贪婪的人性之上的,不能把问题归结为一小部分人的扭曲人性。理解这么复杂的问题,需要客观详实的信息和知识,还是看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