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0分。2018.08.20,第一次看,CC版蓝光。剧情、节奏、台词都可圈可点,充分表现了一群牛仔在困难、痛苦、利益中的选择和冲突。。。万牛奔腾和过河的场景都非常震撼。。。本片有点像是西部公路片。1948年的黑白片,剧情秒杀现在多少国产烂片呀。。。蒙哥马利·克利夫特挺帅气的,有点像戴夫·弗兰科。。。约翰·韦恩即使已经老了,还是一股西部男人的粗犷味道。。。
形式很正,什么“咦哈”、书信章回体叙事平顺乏味,很主旋律。人物挺歪,本来后期暗黑走向挺好,但结局的he太牵强。其实有好几处隐性的同性情谊,结果被女主的出现打乱了,霍克斯希望在这个类型里为女性填补一个空白,但整个食之无味,不尴不尬的。画面没得说,虽然很多骑马镜头一看就是棚内摆pose,但实景部分现在看仍旧亮眼,韦恩真的帅,可惜后半程完全沦为配角。
没有正邪之争,没有激烈的枪战,也没有惊险的复仇的《红河》不失为一部精彩绝伦的西部片,尊万饰演的父权主义者也变得柔和。Hawks对恢弘场面的调度可堪称鬼斧神工,万牛极驰的场面极其震撼,让我想起了余光中的《咦哈西部》,呼啦啦一群牛仔赶着疾驰的牛群,让人在胆战心惊的同时,紧张的神经也随之宽广起来。
原本铁汉柔情的道森被不幸的命运凿蚀成了域情滞着黔驴技穷的统治-欲望型强力意志者,命运的复仇者,以残酷报复命运的残酷(略像奥胖影片男主)好在最终认清自我走出怪圈回归铁汉柔情,老人与海的意志与独眼巨人的意志是两回事,马修是“不忠不孝”逆子与基督教博爱精神圣父的矛盾结合,两人相互影响殊途同归
40年代西部片的标志性作品。战后创作,同年派拉蒙判决生效,电影开始跌落峰顶。美国西部开阔的自然风光,蛮荒之地的丛林法则,和古罗马大帝的“VENIVEDIVECI”一样,充满了个人主义开疆拓土的野心和豪迈。近万头牛的实拍真是空前绝后,可惜那时没有航拍,要不这气势真可以秒杀BBC纪录片了
类型片通才霍克斯只拍过四五部西部片,但是却有俩部堪称类型前10,一部这个,另一部riobravo。全片最壮观的当然是牛群逃跑那场戏,但是核心还是赶牛的那群西部人。克里夫特和韦恩都奉献了生涯顶级表演,女主角色也让人印象深刻。磅礴大气的配乐后来被填词成了赤胆屠龙里那首歌,太经典了。
在四十年代电影中属于磅礴巨制,但仍不知为何本片会获得今日这般的一致赞誉:一开始起老男主就秉持着丛林法则,豪取强夺草菅人命,暴君行径和强盗逻辑已超过了今日老顽固的定义——加上略过的十四年发家史和南北战争,伏笔足够拍出十部佳片了,后来却只讲了父子迭代。最后新旧交替出了口恶气。
我不喜欢那个“红鞋”的小清新桥段,太刻意,但同时,影片开头迪亚哥的手下被枪杀后,是“埋了,我给他念祷词”,dan被牛群踩死后,也是“埋了,我给他念祷词”,所有人都是埋了然后念祷词。敌对和亲善都埋葬于酷烈的生死,如果真有什么浪漫的话,这就是最大的浪漫。但结局我不喜欢。
目前看过的霍克斯影片里最满意的一部,赶牛群也算是难拍的大场面了吧。全片主要讲述了赶牛的艰难旅途,在各种曲折的事件后,还有复杂难解的养父子关系,第一次感受到韦恩和克利夫特的魅力。最后还是要吐槽霍克斯的感情戏永远那么扭曲,进展尴尬突然,这点上他真的没救了。
看过最恢宏的西部片,浩浩荡荡的赶牛路,西部风情尽显,固执的唐森的悲剧爱情在马修身上弥补了遗憾,三个主角活灵活现,皆大欢喜的完美结局,没有刻意的黑印第安人,没有警长,没有亡命徒,没有赏金猎人,只有西部风情和恢宏的西部开拓史,经典的西部冒险片。
枪战、人潮、偷袭、绞刑、背叛、复仇、情爱、光荣,几乎具备所有的西部元素同时又独具特色,与赤胆屠龙同为霍华德·霍克斯最成功的西部片。蒙哥马利&约翰韦恩的分裂与和解、不拔枪的经典对决,未被忽视的女性角色刻画,实拍千牛奔腾横渡红河气势磅礴
超越了传统的正邪对决,红河边一头母牛和一头公牛,一个男人和一个男孩。14年后变为浩浩荡荡的牛群,跨过红河,男孩也变成了男人,不变的是坚韧和努力,辛勤的工作去获取财富,这才是牛仔的精神,从唐森传承到了马修,如红河一般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