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滚关键词愤怒、颓废、妹子爱。我们的男主角一个发育比别人迟缓的妈宝男。青春期最懵懂的时候,家里只有两个女人,她们都无法解释同学们为什么要嘲笑他是小小鸟。后来因为妈妈重男轻女,年满十八岁的姐姐离开家门去当了空姐,临走之前,姐姐说将可以解决他青春期性冲动的东西藏在了床底下。能解决性冲动的东西是什么?黄片?NO,NO,NO,他姐姐留给他的是一大堆摇滚唱片。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从此男主角爱上了摇滚乐。本片的剧情就是围绕着这个爱好,男主角跟随一只摇滚乐团,见证他们的才华与放纵、吸大麻与混乱的男女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喜欢摇滚的人都是些好真实,毫不做做,热爱生命,向往自由的大孩子。
真的好久没看过这么长的电影了开头和结尾真的太美好但是中间有一些地方非常冗长甚至irritating让我对骨肉皮们和乐队都产生了一种厌烦减分了以及真的生气作品被全面否定和不得不拖稿William无助地哭了那里真的感同身受但最后的最后却突然发现也许正是那些看起来很不适的故事让我们想起了自己weareuncoolandwe''lljusthavetolivewiththat.关于成长爱和梦想的幻影Seeyouintherealworld.
三星半(友邻评分9.3??有点惊)看的导演剪辑版,两小时四十分钟实在是太长了(主要还是因为实在融不进去剧情,断断续续看了三次才看完)卡梅伦导的电影配乐一向出色,这部作为音乐片更是令人难忘,原声带每首都非常好听。主角还有科恩嫂,当年可真年轻啊,那时候就开始演苦大仇深形象了。女主的颜蛮喜欢,并且一向难以驾驭的泡面头竟然很适合她!以及演罗素的那位为何总让我想起马修麦康纳…
15岁的早熟的小伙子作为记者,跟随一个快要成功的摇滚乐队,搭着大巴车一站站演出,同行的还有一批铁杆女粉丝疯狂的追随。不咋的的地方是在后半段矛盾激化后,乐队成员男二居然一个个都解决了问题,和合作伙伴的关系,和小男主的关系,和女粉丝和女朋友的关系,真正的生活是不会在这样理想的状态的,还有在飞机上遇险每个人都说心里话来促使后面解决冲突的情节也不合理。
能有这种沉浸似的质感实在罕见,奶油一样柔软的沉浸下去,是我的年度最佳,如果是摇滚乐的粉丝看会更有感觉,说是表现了bandman的本质,其实想也知道,就是普通人类男性,很酷的意思就是活的更松弛,可能比一般人更会处理感情,不会太认真的对待这样(就是可能是很狗的那种男性的意思啦),但是去不去掉神秘感其实也没有关系,如果你也有最喜欢的乐队,你会明白的
打算看一半就去睡觉,结果连个尿点都没有,一气呵成,不愧是拿了奥斯卡的剧本。70s一个摇滚救世的时代,无尽的公路、任性的毒品和性,组成一个凌驾在普通生活之上的虚伪世界,最后飞机上爆发才回到realworld。扮演一群果儿的妹子里女主当年风光之后却佳作寥寥,倒是另外两个演了x战警和summer越混越好~
终于看了这部曾经颇为著名的电影。让我想到自己十年前做第一份工作的时,接触的都是知名艺术家,名人,精英。但我是一个特别无聊的人,所以我觉得我离他们特别远,与此同时同期的实习生都觉得自己和他们只有一步之遥。青春是场梦,摇滚是造梦发财的行业。但是有像我或男主角这样不酷的青春也没什么不好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在《三块广告牌》18年前就演了一个偏执的妈妈。她象征着现实,期许,压力,“吓”坏了许多人。那些热爱摇滚的人或许是因为躲避这些,逃进了摇滚音乐。“话别说太早,地球是圆的”,你退休你还是会念念不忘,你躲进音乐还是会走向现实,你拥抱酷你还是那个不酷的人。
我不懂摇滚,是反叛?是宣泄还是就是酷。拨开疯狂沉醉酷炫的表面,直面内里流淌的直白,羁绊,矛盾,友情,追求,欲望。它颠覆我们的价值观,又让我们纠结,道德还是不道德,对还是错。每个人的反思,对自我的思考,到最后做出的决定和选择。我们经历,成长,独立。从此,告别青春期。
喜欢KateHudson~嘴角弧度很让人着迷的姑娘,多加一星~电影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一边希望天天如此一边又想尽快抽身的经历~嗯,我喜欢一切真实的东西,一切,真实的东西(o^^o)ps飞机上几个人开始说真话,成员大喊我是同性恋的时候实在是太好笑了哈哈哈!!!
时不时cue一下艇我就????叫一下糜乱的圈子里小男孩从头纯真到结尾真的强无敌“nodrugs“母亲教导地真棒棒可不可以强行解析一下亲情线,神经质的母亲说iloveyou挂电话后哽咽埋头,其实让人心酸飞机遇暴风雨真的很迷,“imagay”笑die????
实在太赞了。看来话真的不能说太满。为什么青春片总爱用摇滚?160分钟,这部片用一个梦完整解构了,摇滚究竟为什么与青春同质,而绝非只是作为一个背景和流行。实在可惜,如果不是get不到女主肯定就稳稳5星甚至进青春片前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