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区柯克的镜头依然很有水准,而剧情上男女主有许多对话,尽管这些对话是男主一环扣一环逐步“驯服”女主的过程或者说步骤,但是不免会觉得沉闷。电影主要揭示了女主的心理缺陷来源于童年创伤,而关于男主的驯服欲没有太多展开,像我这种不太懂精神分析的观众就会不知道他这种欲望的来由,也许是他研究动物本能带来的“职业病”?我把男主这个角色理解为这是希胖内心的投射,熟悉希胖的人会知道他钟爱金发美女作为他电影的女主角,并且“热衷”于在电影里伤害这些金发美女。电影里女主的母亲说过一句话:“你这一头金发,会被认为这是在勾引男人。”(大意如此)我猜这也许是希胖内心的想法。最后要称赞一下希胖选女主的品味和服装品味,女主的美丽容颜搭配她穿着的衣服,看起来特别优雅,赏心悦目。
最近连着看了两部电脑中的希胖存货,恰好皆受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影响。《爱德华大夫》是男主格里高利?派克有心病,艳贼是女主蒂比?海德莉有问题,知人知面不知心,尽管他们都是如此的英俊/美丽;所幸各自碰到了英格丽?褒曼和肖恩康?康纳利这样的女/男神,从而得到了自我救赎。对比相差19年的两片,歌咏一见钟情的爱情,还是1945年的前者略胜;然都不算希胖上乘之作,但观影过程中俊男美女养眼。
1.引发偷盗:男人色心+男人触碰(touch)+凶杀,已拼出背景,妙.2.对女儿厌恶/厌男症/希胖对海德伦的厌弃.3.水意味净化,故泳池自溺.揭晓真相前大雨与雨过天晴,比海而居.4.敲门声(letin)与大腿疼痛皆暗示性.5.可与爱德华大夫对照,皆明指弗洛伊德,但本片红色恐惧不如条纹恐惧设置精巧.6.偷盗片段消音.
少數以罪犯為主角,且期望觀眾代入罪犯角色的希治閣電影。尾段一如Psycho以心理分析作結,可是比起高峰期的作品弱很多,懸疑成份也不多。雖說愛情不需動機,但男主角沉船也太深了吧。相信女性觀眾會較喜歡本片,但一如希治閣所言,最後決定看哪部電影的是女性,所以女性電影票房一般較佳。
又是精神分析。因为童年的悲惨往事患有精神疾病的女贼,遇上一个爱她肯为她保守秘密并想尽办法治疗她的高富帅,怎么都觉得太不真实。对闪电雷鸣和红色的恐惧,真相与病症的契合有些牵强,还不如重点讲母爱的缺失。女主角名字是玛尼,想起那部动画《记忆中的玛尼》,总是看成记忆中的尼玛。
3.4/5在希胖子的悬疑片里面,这部可能是少数的从心理方面的单纯解迷,不过相比之下,马克家中的亲属倒是引起了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甚至也存在着细微的LL倾向不讨论说什么谁被救赎的话题,但不得不承认,个人感觉结局有一点败笔的味道,我还是认为心理的推导应该走向的是更残酷的方向
虐与被虐。继续身份的缺失与重觅这一主题。偷钱的段落处理的干净利落又略带顽皮。只可惜很多根本性的设置难以立住脚。对具有普遍性的casestudy虽然意在释疑但却连根本的suspensionofdisbelief都难以成立。解释说明部分又大段正反打实在提不起兴致。
前面都干嘛去了,把宝压到最后20分钟。在女主偷钱后,男主马场现身,说自己早已猜透一切还把钱放回原处,来个闪电结婚!!堪称最拗的转折啊,最俗套也来个办公室抓现行吧。竟然是失智的神神叨叨,揭晓了女主为什么怕红色,为什么恐惧男人触碰。迷魂记的眩晕,惊魂记的分裂。
三星半。前半段很精彩,无论是女主角的出场方式还是她行窃时大衣口袋里掉落的高跟鞋,都是典型希区柯克式的悬疑幽默和紧张刺激。后半段有点不知所云,尤其是男女主角一道回到女主角的娘家后,估计编剧也不知道该怎么编了,于是草草收场,整体上是希胖大师作品里的二流货色。
海德莉还是那么美,但故事冗长而琐碎,除了对于悬念和惊悚的刻画依旧娴熟,没有太多优点,130分钟缩减成100分钟会精炼,前面1个小时都在铺陈背景,既然是心里阴影,应该多刻画marnie和母亲的对手戏,最后的揭秘过于省事,没有循序渐进的将谜题揭开。7.4分。
恋童,强奸,荡妇羞辱,病理性偷窃,PTSD,窥视,狩猎本能和支配欲。希区真够变态的,这电影本身就像在强奸观众,又阴暗又脏又赤裸,还嘲讽,“女性都是愚蠢弱小的,而男性都是肮脏的猪”都这么说了还指望观众买账多不现实呀,但我还真喜欢,有病啊有病。
2.5。并不觉得这部的理念内核是沿用着希式精神分析的那一套,更像是希胖对女性观认知有着强烈的表达欲而架了个平庸的悬疑故事进去而已。技法比之任意一部前作都予人倒退之感。难想象继《群鸟》之后又拍了部《艳贼》的希胖有着怎样的心历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