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福贵是一个没落地主家庭的阔少爷。本来小有资产,但因嗜赌,最终将家产输光亮,还将祖上传下来的老宅子输给了皮影戏艺人龙二。老太爷也因此气得一命归西。妻子家珍因劝其而不听,一气之下领着女儿,带着身孕回来娘家。但就在福贵一无所有时,当她听说福贵已经彻底戒了赌之后,她又回到了福贵身边与他共患难。她不贪图大福大贵,只想“过个安生日子”。
因为新添了家珍母子二人,生计更为艰难。福贵开口向龙二求借一些钱,想开个小铺养家糊口。龙二没有借钱给他,略带着一丝嘲讽,将自己的一箱子皮影戏家当给了他(龙二自从赢了福贵发了财之后,是用不着再弄皮影戏了),让他自己挣钱使唤。福贵本来就爱看,爱唱皮影戏,有些表演的底子,当此时节,只好靠唱皮影戏来养家了。其实,出身阔少,除了唱皮影戏,他又会干什么呢!?因此,福贵本身也极为珍视这些家当,拿它们当作养家立命的根基。
时至解放战争期间,福贵就在一次表演的过程中被国民党拉了“丁”。在战场上目睹了一幕幕惨状,最后算是“从死人堆里爬了出来”,作了解放军的俘虏。在解放军的队伍了,福贵和春生帮着拉大炮,干活,还给解放军唱皮影戏。刚解放时,福贵回了家,而春生实现了自己想开汽车的理想,当了汽车兵,随着解放军大军南下了。
随着福贵带回家的是一张证明他给解放军服务过的证明书。凭着这张证明书,证明福贵也“ 干过革命”,加上房产又输给了龙二,所以“成份”上给福贵定了个城镇贫民。这张证明书成了他们家的宝贝,他们家的护身符。以后在女儿凤霞相亲时,还指着给未来的女婿看来证明家庭出身的“清白”。龙二因千方百计谋到了福贵的田产,被划分为地主。他看到要没收他的房产时不服气,一把火烧掉了那所宅子。这就不得了了,被定为“反革命破坏罪”,判处枪决。福贵被要求去看枪毙龙二,让他也“受受教育”。枪毙龙二的枪声传来,引起福贵的一阵阵心悸,好象每一枪都打在他自己的身上一样。“如果不是将房子输给了龙二,该枪毙的就是我了”。
虽然女儿凤霞因一场大病而变成了哑巴,再也喊不成福贵“爹”了,听力也受了损伤,但此时的日子稍微安定下来了。大跃进,大炼钢铁,仅仅因为装皮影戏的箱子上有几个铁钉,皮影戏家当也差点儿给毁了。亏得福贵灵机一动,说可以借唱皮影戏给炼钢铁的群众鼓劲儿,皮影戏家当才得以保全。此时,福贵在“炼钢工地”上唱皮影戏;家珍给“工地”送水,女儿凤霞也帮着干;儿子有庆活泼可爱,还知道护着哑巴姐姐,一切好象都苦尽甘来了--这也是一家人最幸福的时光。
可噩讯还是来临了。区长来检查大炼钢铁,学校也不能逃避。在区长倒车时,由于区长本身也过于劳累,不小心撞塌了一堵墙。有庆由于父母晚上加夜班,晚上时睡不好觉,恰好此时正在墙根下打瞌睡。他不幸被倒塌的墙压死了。区长前往慰问福贵,家珍。此时才知道区长原来是福贵在战场上的夥伴春生。福贵痛心万分,指责春生“你开的他妈什么车!”。家珍更是不依不饶:“你欠着我们家一条人命。”此后多年,家珍都不原谅春生:不理会他,也不要他送来的钱物。只是当在“文革”中春生也遭迫害,他的老婆自杀,他自己也消沉得不想偷生时,福贵和家珍才表现了弥足珍贵的宽容。家珍让春生记着:“你还欠着我们家一条人命,所以你得好好的活着。”
不知不觉间凤霞长大了,出落成了一个大姑娘。这一天镇长来提亲,将县城里的一名小伙子介绍给了凤霞。福贵和家珍看着小伙子,觉得他虽然腿有些瘸,但无大碍,“人也老实”,心里很满意,就不知道“人家能不能看得上凤霞”。最后,凤霞还是和这个小伙子万二喜(用镇长的话来讲,“响当当的工人阶级”)结了婚。婚后两个人日子过的很幸福。福贵和家珍又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正当人人都希望他们能过上两年安稳日子的时候,不幸却再次降临到这个不幸的家庭头上。由于“文革”期间医院里的专家都被关进了“牛棚”,由一帮子没有经验的小女娃子当护士,医生,凤霞在产下一个男婴后,因大出血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而忘。
馒头(看到万二喜以防万一从“牛棚”里找来的大夫贪婪地啃着为他买来的馒头的样子--大夫因暴食太多,胃部痉挛而没能帮凤霞渡过生死关--家珍随口给凤霞产下的男婴取下的小名)慢慢地长到了五,六岁的光景。这期间,福贵夫妇每年都给馒头照张照片,拿到坟上给凤霞看。同时,不忘了给有庆带上二十个饺子。每次看到外孙子馒头,福贵和家珍都抑制不住温馨,关切的神情。一家人就这么过着日子,就这么活着......
活着电影网友评论:
很喜欢电影里的镜头语言。演员的表演很棒。音乐很搭,悲怆无奈。电影对书进行了适当改编,填补了一些看书时想不太明白的地方。结尾留了一个幸福希望,戛然而止。想想原著,更觉得难过。印象深刻的场景很多,于我最最动人的是春生和福贵告别时那个夜色那条深巷里那个停下来的人影???

在2019第一个晚上随手点开的电影。看完的第一感觉是失望,因为看过原著,知道结局有多揪心。影片一开始提着胆子,看着他们生活越过越好我极其担心会有巨大无比的转折,可是,没有。或者说这个悲剧的程度比预期中要好很多。不过对于大跃进/文革的展现还是很真实很刺骨的。

"姥爷,小鸡什么时候长大呀?小鸡很快就长大了,长大以后呢长大以后啊。。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牛以后呢牛以后。。。牛以后啊,馒头就长大了。"何谓活着,生下来,活下去这是一个父辈的父辈的父辈的故事,也是每一个中国家庭的故事

家珍的那股子倔劲巩俐抓得好到位,最苦的是凤霞。小说是高中的时候看的,年少不更事也还是把主线记到现在,乃至于看着电影就一直揪着心,想着一个个人物要随之离去了。结尾改了,幸福些,戛然而止也好,牛长大了,馒头也长大了。决定有空再去看一遍小说

很久以前就看过小说,在我那后来被百般嫌弃的surfacert上。如今看电影还是觉得很有感染力,禁不住去回想富贵着一生,电影讲到了一个还算美好的时间点,结尾大家开心的吃着饭,小说里还有无尽的苦难在等着富贵呢。

活着便是无奈,无奈也要活着。与原作不同的是,电影版又很鲜明的政治背景,表现手法和前几日看的《Roma》很像,是被大时代裹挟着的小人物的生活。视觉语言和电影文本都足够出色,是杰作没问题。

唯一一部看了以后还特意去补了原著的作品。不知道应该怎么形容。前面的欢乐更加称出后来的残酷寂寞,生活好像是真的有如此艰难,让人想要放弃,但是却又给了你希望,使你不得不坚持活着。
1-1月1号看《我们天上见》好像不太好,还是看《活着》吧2-乱世之际,人如草芥3-人命没了,人生还在继续,好活歹活谁不是活4-打光师真厉害
隔了多年,重看一遍,意外发现成年凤霞的演员是刘天池。小说里最打动我的是福贵和有庆的中国式父子关系,电影难能可贵地表现出了一些,但还是损失了。
刻画的很生动。他们都那么本分任劳任怨,但是他们遭受的痛楚也许某种程度上是时代的结果。巩俐是个慈母贤妻,教子有方,所以女儿耳濡目染也非常懂事
“这是有讲头的,你看这猫啊狗啊都不是人名,不是人名就上不了人名册,上不了人民册,这阎王小鬼勾人命的时候,找不着人名,孩子的命就保住了。”
相比起小说的结局,只留下一位老人,一头老牛伴着残阳活着,而电影的结尾,倒是让我更能相信坚强的活着,才对得起来这人世一遭。巩俐演技真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