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ra热爱家庭,但总感觉被束缚,无法使生活充实。家人和朋友对于她的沮丧情绪并没有给予回应和帮助,Tara决定离开丈夫和孩子,开启发现自我的旅程。
豆瓣评分给这么低我就猜到原因了,女主的心境在不能理解她的旁观者看来就是作,是病,得治,见过最过分的一个评论是“抑郁症治好了再来谈自由”。这也是我近来不再奢望被理解,因为不被理解是常态。自由和保护本身就是矛盾,我想要自由,所以唯一的路径就是给自己保护,自己给自己对抗束缚和说NO的力量
经历过刻骨情感的人才会理解这部电影。可以说很写实了!繁重家务、例行公事的温存、最可怕的是日复一日没有未来!当女人被教育,家庭是最终的归宿而年纪轻轻就到达终点的时候是多么可怕!Sometimes we need more courage to stay then to leave.
仓皇逃走,买张去巴黎的车票,到了巴黎,嘈杂的声音忽然变得明显,而以前感觉几乎没啥声音。在巴黎,她忍不住会注意各种小孩子。以前,不能理解一个母亲怎么会丢下孩子离开,这个妈妈她是崩溃了,那些一去不复返的妈妈,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能够回来的,真的是幸运,回来的,其实,问题还在那里。。。
无业全职太太的抑郁家庭生活。女主角整天苦着一张脸在家作,有了家庭想要自由,要离开家庭找“梦想”,为啥要等到结了婚孩子生了俩才知道自己不是全职主妇的料?为啥不在年轻时候先找到“梦想”再结婚生子?家庭生活的小枯燥她都应付不了加入到外面竞争激烈残酷无比的社会中她就会活得比以前更自在?
虽然有点催眠,但还是想说两句。很多人觉得这是作,抛家弃子成全自己痛快,何必去摧毁安稳的生活?我倒觉得是她自己也不知道她想要什么,只要能逃离当下就行。“想要”和“被接受”可不是时间顺序这么简单,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顺其自然,觉醒后又会上升到原则和道德的高度,害怕面对,就只能逃了…
“有时,坚守比逃避,需要更多的勇气。”代入感很强!婚姻与自由,负担与责任。旅途多次浮现,想象再次回溯少女。“逆光太阳雨”画面太美,又如“逆行一夜情“。人生常有这阶段:生活看似美好,却想方设法逃离。心情不好时,就出去走走,你会觉得世界焕然一新,然而发现拥有的才是最美好的。
让女人逃亡的到底是什么?男性?婚姻?失去自由?没有选择?处于情绪的浓烈点,极度不开心甚至痛苦,甚至于逃亡都不能缓解的痛苦。感觉到自己被需要,短暂的价值感不能取代存在感。你有两个孩子,你有两辆车,你有房子,你有一个丈夫,这是这些都是我有或者我丈夫有,从来都不是“我是”!
现实恐怖片!如果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生儿育女就是连爱情之外的自由都彻底断送。家庭互动和个体自由获取的幸福从来都自相矛盾,隐忍割舍自由守护家庭需要勇气,逃避道德责任追寻快乐同样需要。被生活逼到绝境的女人逃离家庭牢笼的那刻,我确信她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讲的是一个绝望的中产阶级主妇试图逃离压抑单调的家庭生活的故事。看似温馨的画面里隐藏着沉闷和危机,与单调舒缓的配乐形成对比。影片的视角是开放的,它并不单纯的控诉婚姻对女性的禁锢,而是将视线拉开,审视现实生活之一撇。
在电影节上映的果然都是大闷片啊!这么闷都忍住了没有快进,我也是够有耐性的了!不过说实在的,女主和09年前的自己何其相似,只不过我是逃离了,她又回去了……影片最后背景孩子的喊声是说她再一次逃离了吗?没看太明白。
人类固守的观念为什么还一直停留在女性是被社会和观念束缚的角色,而男性则是拥有自由与解放的象征。这部极具男性视角的女主电影,想表达的东西太粗浅,也没有说服力,对社会两性关系的探讨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中年危机可以理解 但是拒绝沟通也不对吧 Mark虽然一直在push但至少本意是好的 是在尝试和另一半一起解决问题的 家庭和自由一直都很难balance 出轨找刺激是最低级的解决办法